首页 > > 58

李迅雷:金融危机潜伏,避险先于逐利

2016-07-26
来源:FT中文网

   全球經濟危機四伏,投資應謹慎,至于投資策略由避險向逐利改變的拐點,可能伴隨金融危機發生而出現。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李迅雷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2016年上半年以英國脫歐為代表的政治、經濟黑天鵝事件此起彼伏,導致國際金融市場持續震蕩,讓正在走下坡路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在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的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經濟表現也備受關注。
 
  最新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速僅為6.7%,投資、出口、消費的增速全面回落,人民幣持續貶值,印證了中國經濟“L”型走向趨勢。在下半年國內經濟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潛伏的環境下,投資者更應該做好全球資產配置與風險規避。
 
  中國經濟下行,GDP增長代價高
 
  中國今年上半年GDP增速6.7%,回落0.3個百分點創下自1990年以來的新低。GDP增速放緩反映出中國投資、出口、消費的增長乏力,經濟處于長期下行趨勢之中,甚至在未來的5-10年里還會出現負增長。首先,上半年投資增速回落,民間投資增速大幅度回落到了2.8%,占比下降到60%,反映出有效需求不足。而國企投資增速達到23.5%,但是業績回落,投入產出比是下降的。從財政部公布的數據看,1-5月份國企的利潤同比下降9.6%;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企的利潤同比下降7.3%。其次,雖然中國的出口在全球當中占比提高,但是近兩年出口呈負增長,其中加工貿易出口是在大幅下降,一般貿易出口還在增加,這說明中國的加工企業正在向外轉移,向低收入國家轉移,向勞動力便宜的國家轉移。最后,由于對消費起主要拉動作用的新興消費對于總需求的貢獻并不明顯,居民的收入增速也開始下降,所以從整體上看中國今年的消費仍然疲軟。
 
  不過,一直以來中國GDP都被過度關注,但該指標作為經濟綜合運行的結果,內涵是有限的。即使中國未來10年內出現負增長,也只是經濟調整、企業增長動力不足的必然結果,不必恐慌。對于經濟數據的解讀,更應該關注到的是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所付出的代價。
 
  從上半年數據上來看,中國經濟發展雖有亮點,但是經濟增長付出巨大代價,暗藏危機。亮點主要表現在消費結構升級上:從行業上看,餐飲、旅游、網絡購物等服務行業的迅速增長,其中網絡購物增長近30%;從產業上看,新興產業的發展比較快,有益于制造業產業升級與技術水平提升;從整體上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升到73.4%,說明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改善。
 
  但是,內在的隱患也不容忽視。一方面,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生產效率不夠高,上半年企業的虧損面又進一步擴大,經濟增長的質量不夠高。另一方面,中國以投資拉動GDP增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上半年財政支出的增速超過財政收入增速一倍以上,達到15.1%,貨幣政策繼續擴張,但是實際效果遞減。
 
  從投資的三大產業來說,房地產、制造業投資回落,特別是占據投資半壁江山的房地產投資下半年會繼續回落,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構成壓力。唯一增長的是基建投資,增速超過20%。一般來說,經濟增長與投資是呈正相關的,但是基建投資卻是經濟增長的反向指標,只有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才要靠基建投資拉動增長。而且,由于政府、國有企業不斷增加杠桿,居民部門上半年的房貸規模比去年增加一倍,使得國內整個社會的債務率上升幅度偏大,債務問題壓力加大。
 
  全球經濟風險上升,金融危機潛伏
 
  事實上,不僅中國的經濟在放慢腳步,全球經濟也在走下坡路。雖然從短期來看,英國脫歐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短期劇烈震蕩,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最近市場表現趨于平穩。但是從長期來看,英國脫歐帶來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深遠影響將延緩全球經濟復蘇,國際金融市場的預期并不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7月19日公布最新預測,全球經濟2016年將增長3.1%,2017年將增長3.4%,在今年4月份預測的基礎上下調了0.1個百分點。
 
  從地區上來看,雖然北美地區自身企業競爭力較高,東南亞、南亞勞動力低廉承接部分來自中國的產業轉移,因而經濟表現較好;但是英國脫歐后,歐盟經濟遭受巨大打擊,歐盟體系內經濟進一步下行,歐洲金融市場整體不被看好;東亞的中日韓三國經濟都不景氣,金融市場也不被看好。
 
  全球經濟下行,金融系統風險加大,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增加,未來十年可能會再次發生金融危機。
 
  當前,各國都在采取各種措施延緩經濟危機的發生,比如美聯儲一再延遲加息,避免影響經濟復蘇。中國近年來也一直在推進金融市場改革,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實際上取得了很多進步,比如實現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加入國際一籃子貨幣等等。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場改革的阻力與難度在加大,改革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一方面,遺留至今的問題其實最為棘手,這也導致近期改革推進速度變慢,投資者的預期低落。另一方面,在近期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的情況下,如果強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可能會加大金融危機的風險。例如,今年股市延緩推行注冊制,其實就是避免打擊投資者預期而導致股市崩潰,嚴重打擊中國的金融體系。因此,從總體上來說,目前金融系統性風險上升的時候加強市場管制是符合邏輯的,預防金融危機的破壞。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現在全球需要金融危機來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延緩措施導致全球經濟結構越來越扭曲,對于金融的依賴度越來越大。除了經過經濟危機來實現徹徹底底的經濟結構改革,暫時還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全球化資產配置避險為上,逐利為下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大之下,中國居民的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會越來越大。這兩年的投資,應該有全球化的思路,以避險為上,逐利為下,否則一旦發生金融危機,資產將大幅度的縮水。避險是一種防御策略,防止更大的損失。
 
  比如說,現在黃金就是比較好的投資產品。黃金雖然低風險低收益,相對其他投資產品來說,黃金安全性更高。一旦發生金融危機的話,黃金的保值能力就會被體現出來,其他投資產品縮水的程度可能更大。而且,現在全世界的貨幣都在超發,存在通脹的壓力,從長期來講配置黃金還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今年上半年國際金價走勢較好,累計漲幅達25%,達到1985年以來的最大半年漲幅。
 
  除了黃金,投資海外房地產也是較好的保值手段,甚至增值的手段。房地產投資應該注意與中國人口轉移趨勢相符合。過去16年,中國人口向東部沿海地區遷徙轉移,導致像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房價持續高漲。近年來中國人掀起海外移民風潮,未來特別是在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地華人集聚的城市,房價還是會較快上漲。投資海外房產的選擇邏輯,主要看中國移民的集中目的地,及該地區房價的漲幅。
 
  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方面,美國應該是首選,因為美國經濟是所有發達國家中相對最好的。在行業的選擇方面,服務消費、信息技術和制造業升級這三大代表新興產業發展趨勢的主題可以關注。此外,在股權投資方面,中國海外并購是今后相當長時間內的大趨勢,因此,國內的投向海外的并購基金值得考慮。
 
  目前全球經濟風險因素較多,未來十年很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只是不能預測危機將在哪個時點發生。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中,投資理財應該謹慎避險,至于投資策略由避險向逐利改變的拐點,很可能伴隨著金融危機發生而出現。
 
  (作者系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