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子熙
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在上周日徐徐落幕,但坊間的討論和分析連日來仍未間斷。尤其是本土民主前線候選人梁天琦竟然獲得15%的選票,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也令人擔心越來越多港人支持社會運動走向激進路線。
無疑,主張激進和排內的梁天琦在這次補選得到許多年輕人支持,激進本土派在未來將成為政壇一大新興勢力,幾乎已經可以肯定。在此情况之下,傳統「泛民主派」和建制派如何應對激進本土派的冒起,恐怕也正在考驗兩大陣營大佬的智慧。
建制泛民均流失選票
回顧過去多屆立法會選舉,「泛民」陣營在新界東的得票率介乎58.7%至70.6%之間,建制派的基本票則為29.4%至41.3%。但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泛民」在新界東的得票率其實已出現逐步下降的趨勢,建制派的支持度則明顯處於上升軌。
在上屆新界東直選,「泛民」得票率是56.29%,其中包括黃成智的4.54%(21118票)。這次黃成智退出民主黨參選,結果包括本土派在內的整個「泛民」陣營的得票率只有52.57%,足足流失了3.72個百分點,也打破了「泛民」和建制派兩大陣營一向以來的「六四定律」。
換言之,公民黨楊岳橋表面上以1萬多票之差擊敗民建聯周浩鼎,但面對得票率持續下降,「泛民」陣營其實不要高興太早。是次選舉結果顯示,黃成智的退出對「泛民」造成一定打擊,部分「泛民」支持者跟隨黃成智支持其主張的「中間路線」,願意與中央協調。這對中央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當然,「泛民」的得票率下跌,并不意味着建制派得票率就會上升。在上屆新界東直選,不包括中間派在內的建制派陣營得票率為37.07%。但在這次補選,周浩鼎的得票只有150329票,即約34.75%,較上一屆流失了2.32個百分點。
建制派陣營的得票率與「泛民」陣營同樣呈現下降,背后反映出兩個問題。第一,這次補選是建制和「泛民」兩大陣營對決,建制派全面協調動員,周浩鼎的得票按道理應該有不少。但部分建制派可能顧忌會影響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沒有全力谷票給周浩鼎,以致建制派陣營的得票率低於上一屆,這也說明建制派內部須加強協調。
第二,過去幾年本港政治生態不斷惡化,越來越多「泛民」政客采取激進手段抗爭,得不到溫和「泛民」選民支持。但在另一邊廂,兩地矛盾愈演愈烈、港府民望持續尋底、建制派表現不濟……一系列事件也令本港社會對建制派的觀感越來越負面。
這次選舉結果正好顯示了:不少港人反對「泛民」激進抗爭的手段,同一時間部分支持建制派的中間溫和選民也對建制派持負面觀感,結果兩邊陣營都不約而同地流失一些選票。
換言之,不少選民的選票也因此流入主張「第三條路線」的候選人。在上屆新界東直選,代表民主黨的黃成智取得21118票(4.54%),獨立的方國珊取得24594票(5.29%)。但在這次補選,標榜「中間路線」的方國珊得到33424票,即約7.73%;黃成智得到17295票,即約4%。兩人再加上劉志成及梁思豪,得票率合共有12.68%,說明獨立溫和或者「中間路線」在本港其實是有一定市場的。
中間路線須協調合作
一般分析認為,聲稱走「中間路線」的方國珊、黃成智這次大敗,顯示所謂「第三條路」不可行。其實不然。新界東補選是「單議席單票」選舉,決定了是次必然是「泛民」和建制兩大陣營間的對決,就算有選民支持中間路線,但他們明知有關候選人不可能勝出,寧可將票投給有勝算的周浩鼎、楊岳橋,或對政府有震懾作用的其他候選人如梁天琦。
事實上,方國珊、黃成智的得票不多,最大的原因是「中間派」候選人的個人形象不突出,甚至有個別候選人言論遭人反感等等。若因為他們落敗就斷言「第三條路」不可行,恐怕過於武斷了。
如果接受筆者上述的解讀,「中間派」在本港其實未必無路可走,「中間派」目前的最大問題反而是力量過於分散,難以發揮最大影響力。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范國威拿得28621票(6.16%)即取得該區最后一席。主張「中間路線」的各大組織,各自的選票恐怕都不及范國威。他們若要在9月選舉中勝出,實有必要協調甚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