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國際熱點

打擊IS,各國都是什麼態度?

2015-12-03
來源: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網12月2日電(蔡東海)在俄羅斯客機和巴黎遭遇“伊斯蘭國”(IS)恐怖襲擊後,以俄法等西方國家加強了對IS的打擊力度,對其進行密集的空襲。然而,在對付“人類公敵”IS這一議題上,國際社會仍未形成有效的統一打擊聯盟,各國對其態度也不盡相同,有誓言將其摧毀的,也有默默退出空襲行動的。

  法國被激怒 誓言摧毀IS

  法國之前就是美國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組織國際聯盟的成員,並從去年9月中旬開始參加針對伊拉克境內該組織目標的空中軍事行動,但一直拒絕加入在敘利亞境內的空襲行動。

  

  2015年11月2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到訪莫斯科並與俄總統普京舉行會晤。會後雙方對外界表示,未來俄法將交換反恐情報,協調兩國軍事專家工作,加強打擊恐怖主義力度。

  敘利亞爆發內戰後,法國政府支持敘反對派,一直主張敘總統巴沙爾 阿薩德下台。法國認為,參加打擊敘境內“伊斯蘭國”組織的軍事行動客觀上會對敘現政府有利。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後,法國被完全激怒,奧朗德總統誓言要摧毀宣稱對襲擊負責的IS極端組織。法國決定與俄羅斯聯手打擊IS和類似的聖戰組織,暫且擱置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

  俄羅斯升級打擊模式

  2015年9月,俄羅斯就開始在敘利亞境內展開針對極端組織 IS的軍事行動,但是美國批評俄羅斯空襲沒有IS的區域,實為打擊敘利亞反對派,支持阿薩德政權。

  11月,俄羅斯確認其在埃及境內墜毀的客機系“恐怖襲擊”所致後,俄羅斯加強了對IS的打擊力度,對敘利亞境內的IS目標進行密集空襲。俄方把空襲強度增為原來的兩倍,並動用了遠程轟炸機等高新作戰裝備。

  普京表示,要動用所有裝備以確保俄軍在敘利亞的作戰攻擊。據外媒12月2日報道,普京甚至疑似用白磷彈空襲IS首都拉卡。白磷彈在接觸到人體後,會穿透皮肉,然後再深入骨頭,造成可怕的傷害。

  在巴黎恐怖襲擊發生後,普京下令與法國結盟共同打擊恐怖分子。根據協議,未來在敘的打擊目標將僅僅是恐怖分子,而不是那些同樣與恐怖分子戰斗的敘利亞溫和反對派。俄法雙方未來將進行情報交換,以便區分敘境內的恐怖分子與反對派。

  美國宣戰3年滅掉IS

  在遭遇“9 11”恐怖襲擊13周年紀念日,美國總統奧巴馬2014年9月11日發表宣戰式講話,闡述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全面戰略。奧巴馬表示,將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IS武裝分子發起空襲。他承諾將带領更大的戰略同盟共同打擊IS,但堅稱美軍不會參與地面作戰。

  美國國防部制定的這套行動計划分三步走,至少耗時3年,將是一場持久戰。奧巴馬已授權向伊拉克提供2500萬美元的直接軍事援助,以帮助伊政府及庫爾德地區政府打擊IS。

  在框定打擊IS的斗爭時,奧巴馬使用了他往往不願使用的態度鮮明的道德措辭。他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對于這種邪惡勢力不可能有說理的余地,不可能有談判的余地。這樣的殺人犯能夠理解的唯一語言是‘武力’。”

  德國批准海外最大規模軍事行動

  德國長期來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持保留態度,但在巴黎遭遇恐怖襲擊後,德國態度發生轉變,迅速宣布了將參加作戰的消息,德國議會也已經批准了對IS動手。

  德國總參謀長維克爾透露,德國聯邦軍將派遣一艘驅逐艦,護衛在地中海東部執行任務的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另外,德國聯邦軍將為空襲IS出動偵察機,以及提供補給等。

  根據決議內容,德國軍方將派遣約1200名軍人,以支持法國打擊在敘利亞的 IS,這將是德軍在海外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對于除維和和訓練目的外、一般避免向海外派兵的軍隊來說,德國此舉實屬罕見。

  此前,德國聯邦軍已經派出了100多人,在伊拉克北部培訓及裝備庫爾德人武裝,間接參與了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此次,德國派遣1200人,規模很大,超過了此前十幾年德軍在海外的歷次軍事行動(1999年,德軍二戰後第一次出兵海外,參與北約在科索沃的轟炸行動)。

  英國仍在旁觀 等待議會表決

  英國首相卡梅倫11月26日在議會發表講話稱,英國將參加對盤踞在敘利亞的IS極端組織的空襲行動,並尋求適當的時候在議會對此決定進行表決。

  英國一些不願參加空襲行動的議員認為,英國政府目前尚缺乏全盤解決敘利亞危機的考慮,比如在如何掐斷恐怖主義資金來源、敘利亞戰後重建等問題上“仍然沒有答案”。

  而且,根除敘利亞的恐怖勢力,僅靠空中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地面部隊的配合,但英國同其他盟國一樣,都不會派出自己的地面部隊。

  加拿大、阿聯酋退出空襲行動

  加拿大新當選總理賈斯廷 特魯10月20日表示,將履行“在競選期間所作結束作戰任務的承諾”,退出空襲IS的行動。

  加拿大去年派出6架cf—18型戰機參加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空襲“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這些戰機原定明年3月結束部署,特魯多競選時承諾,一旦當選便提前撤回。

  今年年初,英國媒體報道,阿聯酋暫停了針對IS的突襲,稱這是出于對本國飛行員安全的擔憂。

  報道引述美國官員的話稱,在約旦飛行員卡薩斯貝去年12月被IS俘虜後,阿聯酋就將這一決定通知了美軍中央司令部,但對美國沒有投入力量去拯救約旦飛行員感到不滿。此外,阿聯酋官員還對美軍讓伊拉克在打擊IS的斗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表示擔心。

  中東十國力挺美打擊IS計划

  2014年9月,美國與沙特、伊拉克、埃及、約旦、黎巴嫩、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阿曼和巴林10個阿拉伯國家就建立廣泛聯盟打擊極端組織IS達成協議。

  

  美國國務卿克里以及來自中東10個阿拉伯國家的外長在沙特西部沿海城市吉達召開會議

  各國一致同意,將阻止極端武裝分子從鄰國進入敘利亞或伊拉克,打擊向“伊斯蘭國”和其他恐怖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的行為,反對散布宗教仇恨情緒,將恐怖分子繩之以法。另外,埃及、阿聯酋和卡塔爾等國的空軍2015年還參與了對利比亞和伊拉克境內IS陣地的打擊行動。

  土耳其改變對IS曖昧態度?

  土耳其一直沒有明確地表達過堅決打擊IS的立場。有分析認為,這種曖昧態度,源于其對敘利亞形勢的錯誤判斷。“阿拉伯之春”運動爆發後,土耳其認為敘利亞也將發生類似的局面,阿薩德政權也支持不了多久,所以,土耳其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包括支持視阿薩德為對手的IS。但阿薩德挺到了現在,土耳其已無法回頭。

  因IS在土耳其邊境城鎮敘呂奇發動恐怖襲擊,土耳其今年7月空襲了IS在敘利亞的陣地。有外媒報道稱,這表明土耳其改變了推翻敘利亞政府的政策,事實也許並非如此。

  今年6月,土耳其執政党,總統埃爾多安所屬的“正義發展党”在大選中失利。在丟失的選票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民族主義勢力。目前,“正義發展党”正在與其他党派談判組成聯合政府,但埃爾多安內心並不希望聯合執政,所以談判並不積極。如果談判失敗,那就需要重新選舉,而埃爾多安認為,通過打擊庫爾德工人党將會為他在重新選舉中贏回失去的選票。所以,緊隨空襲IS之後,土耳其以兩名警官被殺為由,對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工人党武裝發動了襲擊。有分析人士認為,打“伊斯蘭國”其實是土耳其為打庫爾德工人党武裝所做的掩護。

  伊朗願全力打擊IS

  紐約大學新聞學教授穆罕默德 巴茲2015年初表示,伊朗將盡一切可能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以維護本國利益。

  巴茲稱,什葉派穆斯林在伊拉克佔據多數,但伊拉克自1932年獨立以來,政權一直掌控在少數的遜尼派手中。2003年,美國推翻伊朗的勁敵——伊拉克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伊拉克在近代首次建立起由什葉派掌權的政府。

  伊朗是中東最大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也成為伊拉克戰爭中最大的獲利者之一。為此,伊朗會盡可能維護一個“對伊朗友好的、什葉派領導的”伊拉克政府。

[責任編輯:郭美紅]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