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默克爾是代表歐洲利益來到中國

2015-11-02
来源:中國網

  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英國訪問,默克爾應接踵而來,下月初法國總統奧朗德跟進,中歐關系急速升溫,讓美國在南海鬧事相行見左。

  默克爾此訪的任務不僅有深化德中關系和為利潤豐厚的經濟合同鋪路,還有促使中國對德國的安全及歐盟團結的信任。

  歐洲不安形勢的沖擊

  近年來,歐洲留給了中國很多疑問:歐債危機,希臘是否應退出歐元區,英國的反歐洲言論,還有現在歐盟內部應對難民的搖擺,這一切都讓人們對歐洲的團結和可靠性越發疑慮重重。歐洲的團結和可靠對中國也至關重要,歐盟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中國需要一個穩定、可靠的歐洲。

  中歐雙邊貿易額6000多億美元,中國正在擴大在歐洲的基礎建設投資,尋求新的技術與產能合作,甚至有許多中國企業在歐盟投資建廠。如果歐洲陷入民族國家的狹隘沖突、互不信任、債務危機不能自拔,那么中歐經濟關系就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歐洲現在存在的問題”需要向中國解釋清楚,歐盟內部的團結需要鞏固,要避免個別成員國一意孤行,歐洲仍然要同舟共濟。作為歐盟主要成員的“三駕馬車”強化與中國雙邊合作,既有自身利益的爭奪,也有擴大中歐信任合作的需求。

  目前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急劇變化,烏克蘭戰爭、伊斯蘭國的暴行、敘利亞亂局、中東難民、經濟下行、債務危機仍沒緩解,美國戰略東移在東海制造矛盾、在南海直接介入,中國經濟轉入新常態、注重推進“一帶一路”和命運共體建設,歐盟主要成員積極參加“亞投行”,就連美國也把阿姆斯特丹至洛杉基高鐵項目交給了中國而不是美國的盟友日本,更是讓歐盟看到了強化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世界上誰都不願意被新一代“陸權經濟”發展合作的浪潮拋到岸連。

  默克爾參加中外學者座談中,闡述了:對中國在國際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默克爾強調,當今世界需要構建多邊治理機制,“中國已成為非常負責任的行為體”,中國在氣候變化、朝核問題、聯合國維和行動等議題上已彰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地區差異很大,但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實力的變化,也應體現在國際體系和國際財政秩序的變化中。默克爾談到:“德國加入亞投行,在德國也有一些議論”,德國是“亞投行”最大的域外出資國。“亞投行”已不是一個地區性的組織,關系到一些現存的國際金融機構,也在努力使這個新銀行和國際標准相稱。德國不排斥建立一些新的機構,但多邊體系下怎么安排是一個問題,需要一個更好的多邊治理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的配額改革,現在還沒有落實。“德國贊成中國應該在現有的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中享受與其身份相符的待遇。”

  世界繞不開中國,在全球氣候變暖控制上中國正在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政府9月承諾將拿出200億元人民幣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現在不是受援國了,已經成為捐助方,中國在很多方面已經有發言權了”。

  中國在南海和東海面臨的地區沖突備受區域內外關注,默克爾希望中國更加突出國際組織的作用。作為貿易大國和航海大國,中國了解戰略要地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默克爾還表示,看到中國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的積極努力,和其他國家一起達成了一個解決方案,這些都是中國外交方面非常成功的例子。她說,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做出了努力,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也很難重啟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相信中國會在這一問題上發揮關鍵性作用”。“中國將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而歐洲更致力於能力建設。”她說,中國與歐洲的倡議是相輔相成的。

  從“一帶一路”看到中國長遠戰略。“一帶一路”有利於沿線國家更好融入國際貿易。歐洲也提出了建設相應的“互聯互通平台”倡議,但沒有絲綢之路這么好聽,能和曆史連接起來。

  關於網絡安全治理,默克爾表示,互聯網對安全的影響是有限的。在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對網絡安全的過度恐懼其實是大不必要的。歐洲在數據保護上比較嚴格,希望和中國、美國等其他地區一起討論,建立國際治理網絡信息安全的機制。

  中德共同謀劃長遠利益

  29日,習近平主席在釣魚台賓館會見了默克爾總理。雙方積極評價中德關系發展,同意進一步加強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保持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健康、穩定、持續向前發展。

  中德兩國領導人保持密切交往體現了兩國關系的高水平發展。中德關系關乎兩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中歐合作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兩國發展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既要立足雙邊,也要放眼中歐、亞歐乃至全球。雙方要鞏固政治互信,尊重彼此發展道路,理解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保持各層次密切交往勢頭。

  默克爾強調:中國建立的戰略在長遠規劃,“歐洲的選舉任期比較短,是以短期想法為主,還是應該建立起長期的思維”,中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除了考慮到扶貧和經濟建設等內部事務,也在越來越多地融入國際體系,參與國際秩序的建立。“這是有戰略目光的做法,也是中國領導人的智慧。”

  國際秩序正處於探索、試驗的過程中。亞洲也在探索建立新秩序,在經濟領域有地區經濟一體化、自貿區一體化的嘗試,在安全領域有上海合作組織。2014年德國對華出口670億歐元,中國對德國出口730億歐元。中德之間已經形成一種幾乎完美的共生關系:德國需要出口市場,中國需要德國技術和市場。“經濟上中德兩大工業巨頭從未如此依賴過對方”,兩國政府進入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相互信任的階段,這種互信度在中國與歐洲國家之間達到曆史最高點。

  中德雙方決定發展互利的創新夥伴關系,這充實中德關系中的新概念。《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已經產生積極成效。雙方要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培育更多合作增長點,推動財政金融、城鎮化、農業、電動汽車、節能環保、智能制造和生產網絡化等領域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中方歡迎德方參與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歡迎德國擔任2016年中國西部博覽會主賓國。中德在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殘疾人事業等眾多領域合作空間廣闊。中方支持雙方明年共同舉辦中德青少年交流年。

  德國是歐洲的“三駕馬車”之一,更是歐盟的重要成員,發展中德關系,對於提升中歐關系的意義不言而喻。德國目前正在穩步提升其在歐盟中的影響力,也正面臨如何將自己的經濟影響力轉化成為外交影響力的問題,所以,中德之間討論的問題往往可以很快在中歐關系層面體現。

  默克爾訪華,核心是代表歐洲利益來到中國,中國也支持德國在歐盟內部發揮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界經濟陷入動蕩與危機後,中德兩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都肩負著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擺脫經濟危機的責任。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危機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結束了“後冷戰時代”,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後冷戰時代”,中德作為世界經濟大國都應該獲得與其實力相稱的政治地位。

  達成多項共識和成果

  兩國總理共見記者時宣布達成多項“重磅”共識和成果。雙方見證了青年交流、金融、交通、通信、工業、醫療等領域的13個合作文件簽署。

  中德雙方共同分析了目前世界經濟形勢,共同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比較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國際貿易額萎縮,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中國進口額下降,但大宗商品進口的數量在上升。“中國仍然是世界上需求最大的市場之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中國經濟未來前景不僅穩定,更充滿活力;中國不僅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是世界經濟強大的推動力。”“中國有9億多勞動力,其中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訓練,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調動他們的智慧和積極性,將推動中國經濟產生新的供給和需求。” 德方對中國經濟發展充滿信心。默克爾說,經濟在不同發展階段間的過渡期會出現波動。中國經濟正處於這樣一個結構升級過程中,這也是中德合作的巨大潛力所在。中德兩國在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合作已經發展到很高水平,“德中關系非常好。”

  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中德雙方在工業領域的合作具有很大互補性,德國的產業發展、技術進步需要更大市場,也需要貼近用戶需求,實現當地化。”“中國和德國在發展水平上存在差距,中國推進中國制造2025,需要學習借鑒德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同時也將為德國企業提供十分廣闊的市場。這種合作是互利雙贏的。”中德合作質量有了新飛躍,層次有了新提升,德國“工業4.0”同“中國制造2025”更多更好對接,更多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能夠實現雙贏。

  雙方期待盡早簽署投資協定,啟動中歐自貿區可行性研究。中德雙方不僅要加強貿易往來,而且要加強投資合作,打造中德合作“全面升級版”。中德兩國都主張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目前歐委會正在研究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德方樂見該問題取得積極進展。中歐信守中國加入WTO時各自做出的承諾,將有力推動中歐貿易和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特別是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是近期備受各方關注的熱點議題。我國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多方協商和重點工作。德國毫不含糊地表示:“德國支持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支持中方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 雙方還共同出席了亞歐會議框架下殘疾人合作暨全球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

  在促進雙方人員往來便利化方面,中方將為德國公民來華提供更多便利,吸引更多德國商人、企業家到中國來投資興業;德方將在未設立使領館的6個中國城市建立簽證代辦中心,為更多中國公民申請去德國的簽證提供方便,目標是在3天內發放簽證。

  我們也必須看到,德國與其他西歐國家一樣都是很現實的,代表著整個西方的意識形態利益。在政治上我們不應該對其抱有太多的幻想。中美外交進展對於歐洲的影響是巨大的,中美經濟合作深入,歐盟也會跟上,德國更不會落後。中德關系目前是“最好的時候”,德國正在努力讓這黃金期得以延續,使兩國關系保持一種與其它盟國不同的特殊程度。

  中德關系和中歐關系相輔相成,雙方願意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系。近年來德中關系保持高水平發展,各層次交流十分密切,政治、經濟、人文等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入。新形勢下雙方深化在經貿、產業和金融方面務實合作,積極推動參與“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使中德兩國在國際事務中擁有了更多共同利益與合作潛力,可以加強協調,共同為解決有關全球性問題、維護國際地區安全與穩定做出努力。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