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很不平靜。道瓊斯指數周一開盤急跌逾千點,歐洲和亞洲股市跌幅更深,上證綜指暴跌8.5%跌至年初水平下方。媒體普遍將全球市場此次動蕩解讀為“黑色星期一”。投資者在試圖評估這輪暴跌究竟只是一次短期回調還是更深層次問題的信號。
對於此次全球股災,美國總統候選人歸咎於華爾街精英、美聯儲、美國對中國的風險敞口以及奧巴馬。
新華網報道,中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餘棟將股市動蕩歸咎於美聯儲。美聯儲官員們正在討論是否在今年加息,市場普遍預期的時點是在2015年9月和12月。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25日對《環球時報》說,周一全球股市大跌的根本性原因還是與美聯儲加息預期有關,另外西方各主要資本市場已經持續上漲了至少四五年,尤其是美國在長達6年的上漲之後,市場估值已經接近20倍的上限。他認為,中國股市下跌是全球股市下跌的一部分,但並不是主要矛盾。
華爾街日報也報道稱,引發當前困境的潛在根源是,在美聯儲及全球其他央行推行寬松貨幣政策、推動股市及債市上漲時,他們未能刺激經濟強勁增長。這使得投資者處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位置,在低利率的背景下迎來新的威脅因素。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警告9月加息將導致危險後果,在此之前已有許多人士發出了同樣的呼聲。
薩默斯在上周日發表在《華盛頓郵報》的專欄文章中寫道:“對目前狀況的合理評估表明,近期內加息將會犯下嚴重的錯誤,並使美聯儲的所有主要目標——即:價格穩定、全面就業以及金融穩定——都受到威脅。”
紐約時報同樣將美聯儲歸咎為一個重要因素。該報把這一現象稱作“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的3.0版本。
第一次“削減恐慌”發生在2013年6月,這個說法是指,全球金融市場發現美聯儲真的要逐漸削減(taper)量化寬松的規模——簡單地說,就是美聯儲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其注入金融體系的資金——之後,全球市場集體陷入了癲狂狀態。第二次“削減恐慌”發生在2014年10月,當時美聯儲打算在2015年加息的意圖,變得更為明朗。
實際上,美聯儲的貨幣寬松政策,促使全球投資者尋找收益率更高的證券。他們在很多增長更快的新興市場找到了這樣的證券。從2010年到2013年,資金不斷湧入這些國家,尋求更高的回報,於是推高了資產價格。
但隨著廉價美元時代即將結束,那些熱錢就撤離了,導致利率出現了急劇飆升,使那些新興經濟體受損。國際清算銀行的申鉉松(Hyun Sung Shin)更詳細地闡述了這種情況為什么會發生,以及它是如何發生的。
金融市場的重挫對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有尤其巨大的影響,其中石油是對經濟影響最大的。
石油價格已經從6月底的每桶60美元左右,跌至周一的不到40美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對美國和歐洲的能源消費者來說是好消息,但由於存在複雜的反饋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於新興市場更大范圍的恐慌,可能既是一個原因,又是一個結果。
去年下半年石油價格開始暴跌時,人們普遍預期油價下跌會導致全世界的石油開采停止,有助於維持市場的平衡。但美國的產油企業持續生產,盡管價格下跌,仍在持續供應。
其中一個反饋環是: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減速降低了需求。供應充足但需求疲軟會導致價格下跌,這種情況反過來會導致俄羅斯、中東和拉美的能源生產國經濟形勢愈發疲軟。
在所有這一切的背景下,美聯儲即將做出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美聯儲官員已經滿懷信心地表示,美國國內經濟已步入正軌,而且過去七年一直讓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現在是時候提高利率了。美聯儲可能會在9月16日和17日召開的政策會議上,做出這個決定。
美聯儲官員表示,決心以美國的經濟狀況為基礎,來確定最合適的利率,而不會對市場波動做出過度的反應。最近這一輪波動,將會考驗他們的決心。
期貨市場越來越相信,如果最近全球金融市場的壓力真的損害到了美國經濟,美聯儲也會推遲對這種損害的評估。周一當天,期貨市場認定9月加息的幾率是24%。而就在一周前,這個可能性還是48%。
周一在外彙市場上,由於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將低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的可能性提高了,美元貶值了1.6%(按美元指數衡量)。
評論人士一直指責美聯儲,對最近金融市場的動向反應過度,這種抱怨讓美聯儲官員大為惱火。他們稱自己是根據實體經濟的指標,如通貨膨脹和就業數據來制定決策的。如果市場動蕩一直持續到下次會議,但經濟數據依然像最近的數據一樣健康,他們便會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
當然,美聯儲的任務是根據將來的經濟走向,而不是過去的經濟形勢來制定政策。如果市場持續下挫,可能會危及美國的增長前景。但另一方面,保護投資者免受市場下行風險的沖擊,並不是美聯儲的職責。
如果說過去幾天讓我們明白了什么,那就是,不管作為美國央行的美聯儲有什么行動,全球市場都會做出很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