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這次股市大震蕩,暴露了哪些真問題?

2015-08-26
来源:海外網
11.jpg

  周一,全球市場大震。彤雲密布,慘霧重浸。

  中國滬綜指抹去年內漲幅,重挫8.5%,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美股開盤不久即大跌1,000點。恐慌指數VIX指數盤中一度上揚至53,為六年半以來新高。雖然午盤後美三大指數收窄跌幅,市場情緒仍未好轉,均重挫逾3.5%,道指暴跌588點。市場的恐慌情緒依舊的情況下,避險資產受青睞——美德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大幅下滑。

  節奏

  市場節奏變得簡單,也不再分板塊、行業、概念因素等等,各指數迅速跌停,除了恐慌指數。股市、彙市、大宗商品統統飛流直下三千尺。各大媒體和機構的報道報告主要在“跌”的同義字和形容詞上大開腦洞,什么“暴跌”“重挫”“驟降”“狂瀉”“激崩”“急撤”。金融人深恨自己過去對語文的造詣跟不上金融形勢的變化,難以描述這激動市場心的可怕時刻。

  說可怕,難免有人要嘲笑之。市場總是漲漲跌跌,納斯達克曾經一日跌兩千點,還不是舞照跳、馬照跑,後來不也又妥妥的了?然而,雖不敢說曆經風雨,但諸君也都是有點人生閱曆的人,幾十年裏總也遇到過幾個小明老王這樣的奇葩,應付過幾個渣男渣女帶來的傷害,下過幾年海,上過幾年套。誰不知道市場有只無形的風流手?誰不知道三寸金蓮也有投票的權利?難道大家就不相信風雨之後還有彩虹妹妹微笑的臉?

  就有人欣喜的說,這下子,至少美國9月不會降息了。

  聰明!達摩克裏斯之劍算個毛線!如果你屁股下正坐著切爾諾貝利。

  誰還怕彤雲密布啊?怕的是朔風凜凜號空;誰還怕慘霧重浸啊?怕的是大雪紛紛蓋地。

  最可怕的才不是一瀉千裏,來了。最可怕的是,一騎絕塵,走了。

  偶然?

  這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學家們被市場牽住了鼻子。在層出不窮的市場新動向中尋找其中玄妙。為了解釋一次次今天沖上雲霄、明日低到塵埃的各種各樣,經濟界開始向時尚界靠攏,複古風潮席卷,他們把從故紙堆裏經濟學家和其理論都翻出來做了當紅炸子雞。

  決策者們發布新政,咬文嚼字,惜墨如金,看起來是因為城府太深,其實是怕多張次嘴心就會跳出來。他們對政策們的贊同、反對、補救一時信心滿滿,一時暴躁狂亂,還不斷創造一些新名詞,以符合或者推翻政策需要。

  人們和市場一樣,既然情深不壽,不如生性涼薄。對決策的贊美猶在耳邊,轉眼就開始撕咬詛咒。

  市場就好像開啟了它的更年期模式。

  當此時代,我們只能哭著問,還能不能愉快的交談啦?

22.jpg

  更年期

  此次暴跌非一日之功。這是因為,全球市場就是開始了更年期。它這一輪年華確已衰老,動力欠缺,積弱已久。想要新生,尚未准備充分。而且誰願承受蛻變之痛?偌大身軀,看上去還可撐過這個世代呢。誰能夠承擔變革之責?好好一番巨景幻象,維持好過動手,萬一敗了呢。美國、歐洲、日本……個個小子扯頭牽腳,人參鹿茸灌下去,激素猛藥打下去。只求市場大娘延年益壽。

  然而,做夢!她病入膏肓,你們人人有責。分明陰虛火旺,還來補氣壯陽,有如烈火烹幹鍋。這會子,眼看要燒裂灶頭了,你們才著急?

  你問這些危機此起彼伏的原因是什么?誰不會回答你,流動性危機。

  這個答案聽上去如此高大上,沒人能夠反駁一分半豪。如果我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你,你就會知道,這個答案真是有如磐石蒲葦,絕對肯定沒人能夠反駁一分半豪。

  流動性危機,就是沒錢了唄。

  會不會有一種七竅生煙的審美情趣在你腦中慢慢浮現?萬分正確卻有哪裏不對?

  可不是!當然是因為沒錢!問題是為什么沒錢?!

  發錢

  為了消除危機,挽救市場,成熟的市場決策者們心照不宣、不約而同、義無反顧的做了最能針對市場問題的解決辦法。流動行不夠是伐?我給你流動性嘛。

  現在你清楚的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了吧?

  沒錢了?印錢唄!

  當然這有點侮辱金融家們的智商。他們幹的不止如此。再比如,

  沒錢了?發債唄。

  沒人買債?自己買唄。

  啥叫大道至簡,知道不?就是說你聽到的,量化寬松,資產購買計劃,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長期再融資操作,安倍經濟學,QE,LTRO,……都弱斃了。他們其實都有共同的核心和信念,沒出名兒之前吧,都叫做,發錢。

  這種遊戲我喜歡。

  拈花微笑,一花一世界的意思啊。

  然而。

  流動性這種東西,它是從哪兒來的呢?有人會告訴你,流動性就是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M1、M2、M3、4、5blabla。忍住,千萬別暈,你繼續問,那你這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是從哪兒來的呢?當然貨幣供應是個非常複雜的技術活兒,但你可以知道的是,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資產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那么,貨幣供應無論如何,還是基於經濟體系中資產的狀況。

  由於在當今世界,資產的概念也十分廣泛,比如在著名的08年次貸危機中,各種不良資產就被各種包裝,進行了好幾輪的資產交易,那時,人們都非常高興,因為大家“創造”了本不存在的資產,而且不費吹灰之力。對不起,插一句嘴,那些號稱這是“智力成本”的人,請你們看一看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所作所為的“智力成本”,再開口好嗎?不斷用這些虛擬的“資產”換錢,倒是使流動性得到了充分的舒展,腦補一下,人人都排著隊購買也不知道是不是存在或者到底值什么價的東西時,錢的確越來越多,資產的實質卻絲毫沒有增加,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終於在最後接盤人的手上破滅,從而釀成流動性死結,成為全球金融危機。

  這充分說明,撥開流動性越活躍越好,以及資產創新越紛繁越妙的迷霧,流動性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要有物質基礎的。所以,這次危機後,美國就提出來嚴格監管,以及“再工業化”的路徑,企圖用重塑實體經濟地位的方式,來進行對當下投資空心化和泡沫化惡果的補救。

33.jpg

  稻草

  然而。

  我就是要走在老路上。不是沒有原因的。再工業化會使經濟增長有所改善,但利潤率卻下降。

  何況,眾所周知的事實,美國還有貨幣霸權這張好牌。

  幾輪QE下來,流動性的問題基本解決了。QE本來是個非常規貨幣工具,也就是在美國流動性幾近枯竭的時候,給孩子喂點吧,不然現在就餓死了,還談啥長大為美利堅立功勞啊?但是,那么好喝,還想喝啊。有吃有喝了,說你忍饑挨餓也鍛煉鍛煉吧,那哪兒還能有動力?“再工業化”?結構改革?早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再說,美國是什么孩子?是個金孩子。他老爸美聯儲,簡直是全世界的央行。所以,他不但能夠解決流動性,還不擔心撐破肚子。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全球都陷入流動性危機。美國貨幣寬松,全球都通貨膨脹。美國寬松結束,全球又面臨通縮危機。世界各國幾十年來發展中的問題都凸現出來。加上美國這么一折騰,苦啊,比黃連還苦啊!

  誰不知道自己問題多?歐元區不知道財政政策不能一致的致命性?德國和希臘都快上演全武行了。日本不知道自己經濟結構亟待調整?首相換得,誒,安倍是一直在任上嗎?

  但是,改革是痛的,阻力巨大,而且前途不明。加上全球局勢如此動蕩,嗯?美國為什么能這么成功?

  於是貨幣政策成為了全世界的救命稻草。非常規工具變成了常規工具。

  第一步,發錢。

  第二步,全球競爭嘛。還要搶錢。

  錢不來買貨?貶值唄。

  企業用錢貴?降息唄。

  好了,說到這兒,你知道當前全球形勢及其由來了吧?

  調節

  然而,美國已經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了我們,一國實體經濟的堅實程度才是發錢,也就是流動性充足的基礎。一國核心競爭力的強大程度才是搶錢,也就是流動性充足的基礎。

  貨幣政策是一種手段,是一種調節。它的用意是對市場供需進行平衡。它的功能是對供給和需求進行放大,而不是真正的“創造”了這些需求和供給。那些“創造”其實都源於你的真實供需。而這“創造”離真實越遠,我們就形象的把它叫做泡沫越大。

  事實上,在曆史上也並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僅僅靠貨幣政策就能解決經濟體系的轉型和發展問題。所以每次貨幣寬松,各經濟體仿佛都覺得好了些,但旋即又陷入新的危機。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從泥沼中走出來。他們覺得泥裏面不舒坦,但是爬出來更費勁,反正還沒沒頂,有時候,還能花點兒錢打倆洞,也能呼吸暢快一陣子呢。所以,他們只是下巴上全是泥,和嘴唇上全是泥的區別而已。

  僅靠資本“流動”的吸引創造的狂歡,和這些“創造”本身一樣不可靠。因為問題還在那兒,你就是無法回避。

  市場波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場問題非一日之寒。我們常說,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趕緊把這句話翻譯成各國文字,讓他們掛到牆上案頭。因為,假裝用錢就能解決問題的人如此之多,我們已經開始害怕了。

  文/Z博士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