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本來是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最有力的武器,但是,由於偏見的扭曲,大大地拉低了質疑的水平,使質疑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的偏執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網傳的上海“金山表哥”,被官方證實,當事人並非副區長,而是山陽鎮黨委副書記蔡宏傑,其所佩戴的手表為1萬6千塊的浪琴表,是個人購買。
最近,上海市金山區因化工項目建設引發群眾聚集,為此金山區政府在網上發文公開澄清了此事。而現場幹部的幾張照片又引發了網友們的圍觀,有網友說這位幹部是金山區的副區長,他戴的是一塊價值30萬元到100萬元的百達翡麗名表。但顯然這回網友的表現頗令人失望,不但把幹部的身份搞錯了,而且鑒表的水平也不怎么樣。
不可否認,以2008年周久耕落馬事件為標志,中國的網絡監督和網絡反腐開始進入黃金時代。從南京的周久耕到西安的楊達才,從上海法官集體嫖娼到重慶多名官員涉不雅視頻被免職,網絡反腐與網絡監督創造了令人驚歎的輝煌戰績。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年網絡反腐的整體水平呈下降趨勢,不僅鑒表的水平不行了,而且質疑的能力也讓人不敢恭維。
正如南京“6·20”重大車禍發生後,很多網友懷疑警方包庇寶馬車主。警方說寶馬車主沒有酒駕也沒有吸毒,車上的白色粉末是玉米粉而不是毒品。可有些網友就是不信,還一口咬定誰見過開寶馬的人吃玉米粉的。看到這樣幼稚的質疑真的讓人很無語。
為什么這兩年網絡監督和網絡反腐的水平下降了?大概可以從兩方面來找原因。首先是我國當前反腐的形勢所決定的。網絡反腐聲勢再浩大,依然無法擺脫其自身的局限性,這種隔牆扔磚頭式的反腐雖然花樣百出,但效力有限。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被提到了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體制外反腐更多地被體制內反腐所吸收,民眾的反腐熱情與中央的反腐決心形成合力,網絡反腐的風頭有所減弱。
同時,隨著反腐鬥爭的不斷深入,一些腐敗分子隱藏得越來越深,輕易不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特別是那些真正的大腐大貪,其腐敗的技術水平和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已經不是一般網友的反腐能力可以達到的。以最近被查處的證監會女處長李志玲為例,其利用配偶違規買賣股票的手法相當高明,沒有知情人的舉報,沒有對法律法規的深刻了解是很難發現的。
其次,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最近兩年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式微,也與網絡自身的特點有直接關系。反腐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它不但需要打擊各種腐敗行為,更需要全面的制度構架和系統的制度建設。而僅靠網絡自發的力量難以承擔這樣的責任。
碎片化讓網絡監督各行其是,有始無終,人們注意力和興趣點的轉移往往決定了網絡監督的成敗。為吸引注意力,網絡反腐和網絡監督有時不得不走低俗化的道路,色情、煽情、暴力、謠言等一些非正常手段的混搭和濫用,很難讓社會對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形成真正的共識。
事實上,這兩年我們已經看到,隨著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的式微,一些所謂的“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開始把造謠作為吸引公眾注意力的主要手段。但謠言畢竟是謠言,永遠不可能成為事實,隨著一個個謠言不攻自破,人們對網絡信息的信任度也越來越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著網絡監督和網絡反腐走下坡路。
同時,隨著當前中國社會的多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社會的偏見也成為導致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水平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一個群體具有天然的正義性,也沒有任何一個群體的訴求具有天然的正當性。開寶馬的不一定就為富不仁,擺小攤被城管打的,也不一定全是良善之輩,但是偏見與偏執往往讓一些人對這些淺顯的道理視而不見,甚至自願矮化自己的智力水平。
質疑本來是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最有力的武器,但是由於偏見的扭曲,大大地拉低了質疑的水平,使質疑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的偏執,甚至會鬧出像開寶馬的人不吃玉米粉這樣的笑話來。
網絡監督與網絡反腐走過了這幾年,從一開始人們津津樂道,到現在很少有人談及這個話題,也許有人會為此惋惜,但其中蘊含的某種規律值得研討。我們也許只能說,網絡給每個人和每一種思維形態成功的時間都不會太長,只有理性才是最終護佑社會的正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