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季度接近尾聲,中國經濟進入年中盤點時段。在新常態下的2015年中國經濟前半年成績如何,下半年將呈何種走勢,成為關注的焦點。
讀懂這些,需要多角度觀察。我們不妨從經濟增速、房地產、調結構、國企改革、地方債五個角度來看待中國經濟前半年的變化,并對下半年的走勢作出前瞻性展望。
從觀察到的五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形勢正處于分化調整中,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正在加快孕育,經濟的新動力在加快成長。
當然,轉型非一日之功,漫長而艱巨。在這個過程中,尤須保持信心和定力,面對風險挑戰,迎難而上,不斷釋放中國經濟潛在的活力和動力,才能真正實現行穩致遠。
維度一
經濟增速
上半年:
經濟增速持續放緩
新常態下的經濟保持三個特點: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
2015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進一步放緩,7%的增速創了歷史最低。同時,傳統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增速都有放緩的跡象,這是導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
當前看,消費仍難擔當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重任。1~5月份,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其中5月份僅增長10.1%,處于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5月CPI漲幅回落,且連續9個月維持在“1%時代”,維持著低通脹,同時,低通脹又給低利率提供空間。
在最近的PMI指數上,出現了利好的征兆。根據5月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官方及匯豐的PMI數據齊齊上升,成為經濟回暖的信號。近期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有一定程度的企穩回升跡象,工業生產增長略有加快。
同時,在政策上,整體環境“寬松”。今年以來穩增長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以基建投資托底、推進消費升級、重大戰略部署為三條主線的穩增長策略。
據統計,截至6月10日,今年發改委共批復34項基建項目,投資額逾7200億元。在基建投資審批和新開工項目加速的同時,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鼓勵推廣PPP的很多公共服務領域,如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等,這些都有助于維持基建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充分發揮投資的經濟引擎作用。
同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成為2015年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抓手。現在全國31個省級地方都推出了自己的“一帶一路”發展計劃,這些計劃的背后都會配套大量的項目。
下半年:
期待止跌企穩
審視上半年中國經濟走勢,一季度的確在延續去年增速下行的態勢,然而進入二季度,企穩跡象不斷增多,亮點頻現。據此看,中國經濟打好“穩增長”這副牌,相信下半年中國環比GDP增速會比上半年有所回升。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不論現在數據有多難看,都無須大驚小怪,因為一二季度經濟下行已成定局。經濟下半年見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他解釋稱,穩增長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正在為經濟企穩創造條件。前期穩增長的效果也將在下半年進一步顯現。
盡管不少機構調低中國2015年的GDP增速,但預計增速都在7%以上。匯豐銀行經濟學家屈宏斌日前也在報告中將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此前的7.3%下調至7.1%;同時,因外部需求前景惡化,將今年出口增長預期從7.1%大幅下調至4.2%。
由于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房地產開發投資減速快于預期以及部分行業出現銀行惜貸、企業慎貸的現象,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年中更新)》將2015年實際GDP增速的基準預測值由7.1%下調至7.0%。世界銀行6月11日在其官網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維持中國2015年GDP增長7.1%的預期不變。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為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范圍之內,5月以來,穩增長政策著力解決政府資金來源問題,放松地方政府融資限制、資金投入加速到位。在此情形下,國內經濟將止跌企穩,時點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維持全年GDP同比增長7.1%的判斷。
維度二
房地產行業
上半年:
市場局部回暖
今年初,房地產市場延續之前低迷走勢,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至8.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幾近減半,房地產拖累經濟之勢依然顯著。
3月份之后,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樓市新政,隨著新政實施,4月開始,房地產市場回暖跡象逐漸顯現。
3月30日,五部委聯合發布樓市新政,對二套房首付比例及二手房稅費做出調整,樓市“組合拳”正式出臺;4月9日,上海公積金中心也緊跟著對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上限和二手房貸款年限做出利好調整。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目前,降息、調供應與促需求并舉,降首付與減稅齊發,利好政策頻出。
房地產政策持續寬松的背后,是房地產之于宏觀經濟的地位被重新定義,而且一系列樓市托舉政策,讓房地產市場在剛剛過去的5月,明顯回暖。不管從銷售面積、數量還是價格來看,房地產逆轉節點的確有所凸顯。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上漲15%,銷售額大漲24.3%,房地產投資也完成8623億元,增長2.4%,環比提高1.9%。前5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2.44億元,增長3.1%,而1~4月份是下降3.1%。這也是2014年年初以來首次正增長。
雖然政策向好,樓市回暖,預期逆轉,開發商懸著的心逐漸放下,但庫存高位的三四線城市仍然未見明顯好轉。
下半年:
市場或大面積復蘇
樓市上半場的回暖,將對宏觀經濟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那么,向好的局面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市場對此多持樂觀態度。本輪支持住房消費的政策并不會因為短期部分城市的成交利好而改變,并將在下半年持續寬松。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房地產市場鏈條長,涉及行業眾多,且有很多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情況,如鋼鐵、水泥等,因此,房地產行業的穩定有利于整個宏觀經濟的穩定”。
自5月份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資金等數據都表明房地產市場有企穩跡象。姚景源認為,在限購全面退出、公積金新政及二套房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預計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將處于穩定狀態。此外,“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政策重點。
“我們預期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將復蘇,由于下半年將有更多房地產項目推售,以及銀行按揭利率下降,銷售可能于第二季度觸底,下半年將復蘇。”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葉翱行稱。
中原證券報告認為,穩定房地產行業仍舊是穩增長的重要手段,預計下半年寬松刺激政策仍將繼續,這將明顯有利于樓市成交。房地產行業已經明顯回暖。樓市開始出現量價齊升,銷售拐點出現。長周期看,樓市處于其發展的白銀時代,行業難以實現黃金時代的高速增長;短周期看,樓市已經度過了過去兩年最艱難時期,四五月份樓市的回暖趨勢將有望延續,下半年,樓市將會繼續進一步走高。
維度三
結構調整
上半年:
穩步推進,亮點頗多
在經濟“穩”步前進中,產業結構調整不失為重頭戲之一。昔日我國經歷第一次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使得第二產業超越第一產業成為GDP的支柱。如今,第三產業強勢崛起,經濟的主力正在進行新一輪交接,經濟增長的模式正在由“工業+投資”轉向“服務+消費”。
在經濟結構方面,第三產業(主要是服務業)增長速度一直相對穩定,而第二產業(主要是制造業)波動較大。第三產業產值份額逐步從2010年的43.2%升至2014年的48.2%。在今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1.6%。
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的轉換對勞動力市場具有顯著意義。具體而言,由于服務業一般都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因此隨著整體經濟的逐步放緩,此類結構調整將會創造就業,幫助穩定勞動力市場。
政府宏觀政策的另一個主要目標是讓家庭收入增長不低于整體經濟增速,逐漸使國民收入的較大比例流入家庭部門。從這點而言,近期發展符合政府目標: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216元,同比名義增長11.1%,跑贏GDP。此外,一些高科技產業、符合調結構轉方式方向的新興產品增長更快。
從這些點滴“亮點”來看,中國經濟盡管增速不如從前,但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經濟增長質量顯著提高,這說明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能力增強了。
下半年:
“服務+消費”占比將增大
隨著發展階段和國內外發展環境的變化,我國經濟即將邁向增長的新常態,在經濟增速逐步回落并實現中速增長的同時,正進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
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服務+消費”占比經濟增長繼續加大,且“一帶一路”將成為下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推手。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監吳洪鵬指出,一批新增長點正在加快形成,特別是隨著技術創新加快、消費結構升級、人口結構變化、體制機制變革以及消費理念轉變等,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在信息消費、服務消費、多元化年齡群體消費、健康產品消費、環保及奢侈品消費等領域,都將成為我國消費的新增長點。
根據初步估算,到2020年,我國這些消費新增長點的市場規模可達到55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8%~20%,將對我國消費格局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重要的影響。
另據了解,目前已經有近60個國家明確表示支持并愿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數量占比超過了九成。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有利于促進區域內資源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從而使各方實現共贏。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2015年可能成為真正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而這次轉折的核心抓手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下一階段,地方將掀起基建投資熱潮。
據民生證券統計,國內各省份“一帶一路”擬建、在建基礎設施規模已經達到1.04萬億元,跨國投資規模約524億美元,預計影響2015年新增投資4000億元左右,拉動GDP增長0.25個百分點。“一帶一路”很可能影響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同時也會帶來較多的投資機會。
維度四
國企改革
上半年:
骨頭難啃,進程在加快
眾所周知,國企改革既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難啃的硬骨頭。
今年上半年國企改革進程明顯加快。今年1月19日,國企改革總體方案進入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上會討論程序。5月16日,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公布了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首次對國資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文件的內容作了明確規定,清晰地呈現了國資國企改革新階段的相關內容。
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劃定國企改革的底線、明確了改革要遵循的原則,體現“穩妥改革,保障先行”的意圖,這有利于保證國企改革順利進行。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又發布公告,明確四類集團內居民企業之間按照賬面凈值劃轉股權或資產的行為,暫不確認股權或資產轉讓所得,享受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同時降低集團企業內部交易的稅收成本,進一步支持企業資源整合和做大做強,這項措施被認為是給國企改革清障、減負。
與此同時,地方國企改革也在穩步推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國企改革意見相繼出臺。此外,中國南北車的合并也是上半年國企改革最為火爆的話題。
下半年:
頂層方案或將出臺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出爐時間的各類說法在上半年頻傳。不可否認,國企改革總體方案出臺的準備、時機都已成熟。預計下半年一些重磅文件將陸續出臺,例如混改和員工持股的政策方向,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也有望接力第一批試點,國企合并在下半年也將再掀熱潮。
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國企改革呈現三個階段,即初期探索、制度制定與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從近期動態看,國企改革已進入制度制定階段,隨著一系列制度公布,便進入縱深推進階段。
“這些重磅文件的出臺將明確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政策導向,央企和地方國企的改革將再次啟動,個股機會紛呈。國有資本體量巨大,一些國有企業的根基較好,資本運作和市值管理有很大的市場想象空間。相關上市公司的改革進程將重啟,個股機會紛呈。”招商證券表示。
與此同時,廣發證券預計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也有望接力第一批試點。在此之前,2014年7月份,國資委在中央企業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此外,近半年來,關于國企合并的傳聞一浪壓過一浪,包括“南船”與“北船”、中石油與中石化、中鐵與中鐵建等央企都曾被傳言或將整合合并。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央企合并仍是熱潮。
維度五
地方債
上半年:
置換債券化解債務風險進行時
近兩年來,地方政府債務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當前面臨的多重經濟風險中最重要的風險點之一。中國地方債存量已經不小,其風險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更顯突出。上半年,中國政府用地方債置換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利息負擔,讓地方政府騰出手腳可以投入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具體行動中去,有利于穩增長。
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達20.7萬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則有10.8萬億元。
3月12日,財政部發文確認置換1萬億地方債,置換債券由地方政府自發自還,并且必須用于今年到期的債務。盡管財政部之前就提出了發行1萬億元的地方債來置換地方政府到期存量債務的政策,以便為地方政府融資,但由于地方債的收益率偏低,市場熱情不高,所以推進相當緩慢。
5月12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定向發行地方債方案。隨后,在5月18日,2015年江蘇省政府置換地方債發行完成招標,標志著2015年首單萬億元地方債置換大戲就此拉開帷幕。
據統計,5月18日以來,14個地方政府發行了20批次的地方政府債券,總額4919億元。5月份發行了1341億元,6月份前兩周發行了3578億元,遠超國債發行量月均不到2000億元的規模。
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持續放緩的形勢下,發行地方債券置換存量債務,有利于保障在建項目融資和資金鏈不斷裂,騰出部分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既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又有利于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下半年:
地方債置換推進財稅改革
置換債券是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之一,將進一步化解地方償債壓力,騰出更多資金用于重點項目建設。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對于置換債券的猜想仍未結束,今年或仍有第三批債務置換。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姜超認為,財政部指出已批復的額度需用于償還審計確定的截至2013年6月底債務中將于2015年到期的1.86萬億債務,而2013年6月后確定的債務中將于2015年到期的部分也需置換,不排除推出第三批債務置換的可能。
不過,債務置換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問題,債務置換解決的是短期債務償還問題,只是以“時間換空間”將還債壓力推遲,從長遠來看,要從根本上解決地方債務風險還是要推動財稅體制改革。要加快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快建立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財政分權體制。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周景彤認為,未來,順利進行債務置換,要兼顧解決當前問題和促進中長期改革,特別要重視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的供給。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的開展,是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 “地方政府債券的順利發行,既有效控制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又開辟了地方財政資金穩定來源,這也是規范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說,近期的各項措施,進一步推動了財稅體制改革進程。(記者 許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