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政府網 李克強6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重點領域有效投資,發揮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多重作用;決定進一步強化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確定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方便創業創新;部署運用大數據優化政府服務和監管,提高行政效能。
會議決定,一是通過調整結構、盤活存量,增加安排中央投資,重點投向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糧食倉儲設備、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等,帶動更多地方和社會投資。
二是在加快推進水利、中西部鐵路等7類重大工程包建設的基礎上,積極籌劃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
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快速通道、加快重大建設、PPP項目等貸款審批。促進有效投資持續增長。
按照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部署,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內的各類棚戶區1800萬套,農村危房1060萬套,同步規劃和建設公共交通、水氣熱、通訊等配套設施。
會議要求,要加快審批,做好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等前期工作。加大政府投入,農村危房改造補助由縣級財政直接發放到戶,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
推動市縣政府購買棚改服務并列入財政預算,對存在缺口的,可依法由省級政府代發地方政府債券予以支持。鼓勵以特許經營等方式開展市場化融資,支持加大信貸投放。
■ 現場
李克強:棚戶區不解決何談社會公平?
“我這幾年在國內考察,看到有些地方的棚戶區,十幾萬人擠在一起,密密麻麻一大片。同一個城市,這邊高樓大廈,那邊棚戶連片。許多棚戶區不具備基本的生活條件!”6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語氣沉重地說。
當天會議部署進一步加強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李克強說,推進棚戶區改造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事關千百萬住房困難家庭生活改善,是惠民生、穩增長相互促進的重大舉措。
“棚戶區改造既要算投入產出的‘經濟賬’,也要算社會公平的‘政治賬’。”總理說,“中國還有1億多人生活在棚戶區,如果棚戶區問題不解決,我們何談社會公平?”
許多國內外專家認為,拉美一些國家錯過了城市貧民窟的最佳改造時機。李克強認為,中國具備成熟的改造經驗和條件,必須抓住時機,進一步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在已經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邁出更大步伐。
他強調,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解決好“三個一億人”,棚戶區改造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大批農民工從農村進入城市,如果再都跑到棚戶區住著,條件還不如農村呢,這叫什么城鎮化?”總理說,“如果棚戶區問題不解決,城鎮化就無法推進。”
李克強最后強調,棚戶區改造一定要確保質量,“質量是重中之重”。 據中國政府網
■ 焦點
1 重點領域
加大有效投資籌劃4類新工程包
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重點領域有效投資。會議指出,要抓住原材料價格較低的有利時機,針對發展“短板”、民生重點領域和亟須解決的問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有效投資。此次會議明確了兩大重點方向: 一是重點投向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糧食倉儲設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城區老工業區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等,帶動更多地方和社會投資。二是在加快推進水利、中西部鐵路等7類重大工程包建設的基礎上,積極籌劃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4類新的工程包。
解讀 “這是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穩增長任務艱巨的背景下,兼顧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說,穩增長首先是穩投資,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當前更加強調擴大有效投資,就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補短板、調結構、惠民生。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資金和新開工項目不足問題仍較突出,前者反映出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需要進一步暢通,而后者則預示未來投資增長的可持續性仍待觀察。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以及地方融資平臺規范的背景下,一方面要防范系統性風險,一方面要保障必要的資金,開拓新資金來源,這是當前擴大有效投資的關鍵。”王軍說。
2 棚戶區改造
推進新型城鎮化鼓勵市場化融資
國務院17日亮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穩增長新舉措中,“進一步強化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下一步加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領域。
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按照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部署,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內的各類棚戶區1800萬套,農村危房1060萬套,同步規劃和建設公共交通、水氣熱、通訊等配套設施。
同時,針對棚改最急需的資金問題,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農村危房改造補助由縣級財政直接發放到戶,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推動市縣政府購買棚改服務并列入財政預算,對存在缺口的,可依法由省級政府代發地方政府債券予以支持。同時,鼓勵以特許經營等方式開展市場化融資,支持加大信貸投放。加強工程質量和資金監管。讓住房困難群眾盡早搬入新居。
解讀 “‘十三五’期間,城鎮化仍然是對中國經濟增長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善同說,城鎮化帶來基礎設施的完善,比如說棚戶區的改造,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城市內部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未來幾年這些領域的需求還會很大。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加快審批,做好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等前期工作,為推進棚戶區改造等城鎮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保障。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院長劉洪玉表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棚戶區改造,意味著我國在住房保障領域正從過去較多由政府直接供給,向未來更多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方向轉變。
3 貸款審批
PPP項目擬發布總投資近2萬億
此次會議還明確,要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快速通道,加快重大工程、PPP項目(即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等貸款審批。
解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說,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4776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不到1%。在用好預算內投資的同時,要撬動社會和民間投資,創新投融資的體制機制,解決“誰來投”的問題。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建立PPP項目庫,首批向社會發布推介1043個項目,總投資近2萬億元,涵蓋交通、市政、醫療、環保等多個領域。
當天的會議還提出,要加快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推動政府信息開放共享,凡事關群眾辦事的程序和要求,凡依法應予公開的政務信息,都要上網公開。同時,推進市場主體信息公示,依法及時上網公開行政許可、處罰等信息,推動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此外,在環保、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引入大數據監管,主動查究違法違規行為。
專家認為,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信息公開和市場監管,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手段,也將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效率。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