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每有新詞匯、新提法,總會引起關注,被視為中國反腐的新信號。六月份以來,不論是中紀委的官方通報,還是中紀委官網的刊文,措辭不斷創新。通過這些“新鮮詞”,我們可以讀懂中紀委的反腐思路和反腐態度。
6月17日,中央紀委通報了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龍增來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案件情況,決定撤銷其黨內職務,并免去其行政職務。因違反八項規定直接撤職,處分不可謂不重。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指出,龍增來作為國有金融機構直屬企業主要負責人,本應以身作則,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帶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切實改進作風,但卻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顧,在黨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后,違規公款吃喝、公款打高爾夫球、公款支付個人出書費用等,是典型的頂風違紀行為,受到嚴肅查處,完全是咎由自取。
【媒體解讀】正如通報中所說的,龍增來在黨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后,違規公款吃喝、公款打高爾夫球、公款支付個人出書費用等,是典型的頂風違紀行為,受到嚴肅查處,完全是咎由自取。因此,他遭受如此嚴厲的處分一點也不冤!中央反對“四風”、抓早抓小、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態度是堅決的。在很多人看來,違反八項規定精神不過是“小節”,比起大貪大腐算不上什么。但是,如果不及早糾正,就可能養癰遺患,導致更大的貪腐行為。因此,中央對這些干部因違反八項規定精神進行的嚴厲查處,不是“雞蛋里挑骨頭”,而是及早敲醒警鐘,是對他們的愛護。
可以預見,下一步,中央紀委將進一步加大查處力度,拿出“打虎”的勁頭反“四風”,一旦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者必定嚴懲,越往后越嚴。也許下一個“龍增來”,受到處分還會更嚴厲!
6月16日:中紀委巡視央企 首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體”“掮客”等 罕見具體點名
昨日發布的巡視清單顯示,9央企普遍被指出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問題。在巡視清單中,出現了至少5個此前中央巡視組未采用的新表述,除了上述“蠶食國有資產”、“虛與委蛇”,還有“掮客”(中國電信“一些企業領導人員充當掮客”)、“親親疏疏”(國機集團)、“近親繁殖”(中石油、中海油)。 》
在中國電信,巡視組罕見地具體點名指出“北京電信公司頂風違反多項黨的紀律;上海電信公司追求奢靡享樂,花費巨資裝修并經營高檔會所”。》
【媒體解讀】:由此可見,央企領導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或自己“蠶食國資”,或為子女、親戚、特定關系人“蠶食國資”的現象,可以說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即使在中央反腐風暴中,頂風違紀違法者大有人在。也可以說,“蠶食國資”屢禁不止,或邊禁邊犯,甚至邊查邊犯,都是權力惹的禍,是“權力”失控所至。所以說,對央企“蠶食國資”的違紀違法,甚至犯罪行為,僅靠“措辭嚴厲揭”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在最嚴厲查處和打擊的同時,將央企領導干部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6月15日:中紀委通報首涉隱瞞不報個人事項 首曝“妨害社會管理秩序”
日前,中央紀委發出了國家工商總局原副局長、黨組成員孫鴻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廖永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的通報。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嚴重違反廉潔自律規定,收受禮金”、“索取、收受巨額賄賂”等問題以外,通報首先明確指出孫、廖二人均涉及“嚴重違反組織紀律,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
在對孫鴻志的通報中,中紀委首次使用了“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表述。由此,孫鴻志成為首個涉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落馬省部級官員。
記者查閱《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發現,“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包括進行色情活動,嫖娼、賣淫,吸食、注射毒品,盜竊、詐騙公私財物,妨礙執行公務,超計劃生育等等。》
【媒體解讀】:中紀委首次通報落馬省部級官員“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此舉具有明顯的警示意味。》
這就說明,瞞報個人有關事項,一旦被發現不僅難獲提拔,還可能會被免職。孫鴻志和廖永遠的案例進一步說明,瞞報個人有關事項還可能面臨相應的刑事責任,因為從瞞報入手,一步步深查就能發現官員其他嚴重問題。》
6月15日:中紀委:要重點查處十八大后不收斂的領導干部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6月15日消息,中石油原總經理廖永遠和國家工商總局原副局長孫鴻志被開除黨籍,對二人的通報中均有“十八大后仍不收斂、不收手”表述。據記者統計,十八大以來,至少有10名被開除黨籍的省部級官員在中紀委網站的通報中被提及“十八大后仍不收斂、不收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近日刊文時再次指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要重點查處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導干部。》
【媒體解讀】:中紀委把“十八大后不收手”的貪官一個個拎出來,嚴正指出他們這種行為“性質惡劣、情節嚴重”,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要高調宣示十八大后中央強力反腐的權威和成效,以徹底打消腐敗分子的僥幸迷信和囂張氣焰。只有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持治病樹、拔爛樹,堅決清除腐敗存量,最大限度遏制腐敗增量,才能不斷鞏固治標成果,不斷加大治本力度,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
6月8日:中紀委提反腐“要講成本和效益”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登加大紀律審查力度、遏制腐敗蔓延勢頭系列文章之《創新監督審查方式》,指出紀檢機關不是黨內的公檢法,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縮短時間,快查快結、快進快出,要講成本和效益,不能不計代價、紀法不分。》
【專家解讀】: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說,傳統的紀檢辦案模式存在“重復勞動”,紀檢監察部門移送到司法機關的案件,投入了大量工作,掌握了大量證據,基本上已確認涉案人的犯罪行為。但檢察機關接案后,須依法辦案,重啟偵查程序。所以,最高檢和中紀委有意合并“偵查環節”這個同類項。不過,檢察機關的辦案力量需不需要補充?紀委的辦案力量要不要減少?這些具體細節,當時都沒有定論。從2013年11月至今已有一年半,中紀委官網如今再提“合并偵查同類項”,表明先期籌備工作已經成熟。
6月2日:中紀委網站頭條刊文稱“反腐敗是把雙刃劍”
6月1日,中紀委官網頭條刊發的一篇名為《突出執紀特色》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反腐敗是把雙刃劍,打的是違紀違法黨員干部,疼的是組織,損害的是黨的形象。對每個違紀違法干部的懲處,給他本人帶來的損害遠沒有對黨組織的損害大。”
【專家解讀】:在此之前,中紀委的說法一般都是“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從“永遠在路上”到“反腐敗是把雙刃劍”,有人猜測,這是中紀委在釋放信號,反腐的節點到了。中紀委特約監察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淑真說,三個提名考察辦法,解決的是過去紀檢監督一直存在的制度難題:紀委如何監督同級黨委?“一方面強勢反腐打虎拍蠅、另一方面建章立制出臺三個提名考察辦法這樣的制度,這就是中國反腐的主基調,中紀委如此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圍”。了解清楚中紀委的最新動向、今年以來的主要動向,答案就出來了:中紀委首提“反腐敗是把雙刃劍”,并不意味著所謂的反腐節點來了,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愿的誤讀。
6月1日:中紀委首次釋疑 三大名詞變化
6月1日,中紀委“學思踐悟”欄目推出《加大紀律審查力度、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之二 突出執紀特色》一文。文中稱十八大以后,中央紀委把“辦案”改叫“紀律審查”,把“案件室”改稱“紀檢監察室”,把“案件線索”規范為“反映領導干部問題線索”。而這些都不僅僅是稱謂的改變,更是內涵的深化,體現了職能的重大轉變,是對黨章規定的回歸。》
【專家解讀】: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記者,這三大名詞的變化,使紀委的工作性質更加明確。“我們的反腐應該是依法反腐,而中紀委的職責主要是管紀律管規矩,大家之前認為紀委是辦案的,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也被稱為案件線索,這并不規范,無論是辦案還是案件線索,這都是法律用語,紀律審查不是司法檢控,一個是依‘紀’、一個是依‘法’,二者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