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不幸的是,四川的兩所大學最近都“上火”了,一個是肝火太旺,兩眼冒火,一個是急火攻心,心焦如焚。
原來是這么回事—四川的瀘州醫學院上書教育部要求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教育部準了;另一所與醫學頗有淵源的四川大學坐不住了,向教育部發起“反更名請愿書”,因為曾與其合并的華西醫科大學歷來簡稱“川醫”,聲名遠播,而今“鳩占鵲巢”,碗里的羹被他人奪走,焉有不怒之理?
這就像一個昔日跟班的小兄弟,僅僅因為改了個名,瞬間就顏值爆表,直逼老大哥,這讓根紅苗正的“高富帥”們情何以堪啊!羨慕嫉妒恨,外加名譽利益爭,讓一個簡單的大學更名攪得風生水起,大有一方悶聲發財一方坐臥不安之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次“川醫”招牌之爭,歸根到底一個字:利。
不知何時起,刮起了一陣大學“改名風”,要么前面要加個“中國”前綴,要么去掉行業特征直接冠名“大學”,要么把地市名直接升級為“省名”……總之,就是貪大求全,聽起來要高大上,提起來“不明覺厲”,最好是那些高考生一看到這個名字就能眼前一亮:哇塞,看起來好牛氣,就報考它了!
和這些名字聽起來高大上的大學相比,還有些學校的名字簡直寒磣得很,比如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如麻省理工學院,又是“分校”又是“學院”,哪里有一點豪門品相嘛!可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別看名字低調土氣,可人家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學術精深、大師云集,放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令人豎起大拇指。
必須承認,一些改名乃至紛爭的本質,還是利益作祟、面子作怪,與學術倒沒有太大關系。名字高大上了,一是圖資源,容易伸手向上要各種資源;二是圖生源,先不論學術水平和軟件環境是否到位,反正在高考人數與日俱減的背景下,“搶”來學生才是硬道理;三是圖政績,地方政府治下有了一所“高大上”的大學,至少是文化教育的一面招牌,先把面子掛起來,至于里子如何那就且行且隨緣吧。
“改名熱”是個傳染病,很容易在急功近利下上火冒進,失去理性,而把面子、名字置于學術之上,舍本逐末。
小時候記得老先生曾講過一句歇后語:狗吃牛糞—圖的是堆兒大!話糙理不歪。大學之大,不在名字之大氣、大樓之雄壯,而在于大師云集也!
本報特約評論員 馬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