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專家:新常態下改革無退路

2015-01-28
来源:香港商報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財政收入正由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財政部雖尚未公布數據,但有消息稱,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可能在8.6%左右。意味著自1991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速重回個位數時代,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增長停滯。財政收入增速為近23年新低。受訪專家稱,中國財政收入增速之所以從2007年的32.4%回落至2014年的個位數,主要原因是經濟低迷與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專家預計,財政收入增速下行將成常態。在收入增速轉換期,經濟下行與財政支出壓力增加或形成惡性循環。不過財政面臨的壓力也將倒逼改革。香港商報記者蔡易成

  財政收入23年新低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4年全年宏觀經濟數據,財政部雖尚未公布數據,但消息人士從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獲知,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可能在8.6%左右,為近23年新低。約有19個省份公布2014年財政收入數據。據了解,吉林、廣西、山東、湖南、四川5個省份財政收入增速低於預期,其中吉林的實際增速低於年初預算增速4個百分點,相差最大。達到預算目標的13個省份之中,除上海、廣東外,多數省份2014年的財政增速均低於2013年:北京下滑0.4個百分點;江蘇較2013年12.1%的增速下滑約2個百分點;浙江下滑1.8個百分點;天津下滑3.1個百分點。有分析稱,未公布數據的遼寧、黑龍江、河北等省也有可能未完成預算,黑龍江與遼寧2014年的財政收入很可能負增長,因為遼寧去年前11個月的財政收入下降6.8%,黑龍江去年前10個月財政收入下降7.8%。深圳市社科院深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對本報表示,今年的財政回調跟中國經濟放緩的新常態密切相關。即使這樣還是高於GDP7.4%的增速。隨著地方兩會的召開,一些省份或會開始下調2015年財政收入的預期目標。

  賣地放緩財政欠收

  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放緩,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土地出讓金收入或有所下滑。從全國範圍來看,2008年的賣地收入為人民幣1萬億元,到2013年飆升至人民幣3.9萬億元,漲幅將近300%。不過,從2008年到2013年,地方政府的預算收入僅增長了140%。2008年,賣地收入占地方政府收入的比重為25%,到2013年已升至35%。賣地收入占全國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則從14%升至了23%。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3.3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4%;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對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市場的統計,2014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實現2.3萬億元,同比下降28%。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讓金收入的下滑,而土地出讓金收入是廣義口徑的政府財政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全國收入23%,地方收入35%,是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地方政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

  50%城市將現財收負增長

  「我們以江蘇、湖北、浙江、雲南等省內各城市的土地財政收入情況做了系統性的研究,研究發現,以江蘇省為例,其一線城市只有15%的出讓土地賣給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但到了二、三線城市,這一比例就分別攀升到60%、70%,說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推動二、三線城市土地收入的主力軍。」張智威稱。分析人士稱,隨著房地產投資減速和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加之地方融資平臺逐步剝離當地政府且其自身財務狀況不斷惡化,都會對地方經濟帶來多重壓力。因此土地財政今年將迎來拐點,全國約有50%的城市將出現財政收入負增長,全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可能下降2%。

  房地產下滑引三大風險

  市場人士對財政收入的預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土地出讓收入的預測。分析指出,土地出讓收入勢必會在2015年大幅下降。一項敏感度分析顯示地方政府收入下降是2015年中國面臨的首要風險,理由有三。其一,它將顯著影響GDP增長率。中國的地方政府嚴重依賴賣地收入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資金,在中國,這種做法被稱為「土地財政」。在2009-2013年間,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共占總投資的49%,占GDP的24%。如果把鋼鐵、水泥和金融服務等相關行業的活動包括進來,則在GDP中的占比可能達到35%。土地財政無疑是2009年以來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增長引擎。

  其次,財政收入下滑可能為中國的財政穩定性帶來風險。地方政府需要土地出讓收入來支付過去的基礎設施建設賬單。截至2014年年中,地方政府已經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累積了20.8萬億元人民幣未償還債務。由於多數基礎設施項目無法盈利來償還相關債務產生的利息,它們嚴重依賴政府支持,而政府則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假設地方政府債務的利率為6%,那麼需要支付的利息就高達人民幣1.2萬億元,更別提償還本金以及新的基建投資融資需求了。第三,市場還未消化中國土地收入下滑的風險。市場很少提及財政收入即將受到的沖擊。有調查顯示,市場普遍預計2015年GDP增速繼續下行趨勢,但第一季度仍能維持住2014年第四季度的7.3%。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中無人預計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跌破7%。然而,市場普遍預計中國不會大舉放松貨幣政策,他們預計2015年M2增速將從2014年11月的12.3%降至12.2%,而2015年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僅會從2014年2.1%小幅升至2.3%。

  可見,導致2014年財政收入縮水的主要原因是賣地活動放緩,中國的地方政府嚴重依賴賣地來獲得財政收入。眾所周知,土地出讓金收入是地方政府的一塊「活錢」,能自主進行安排,土地出讓金收入的減少,會影響地方政府的投資額,延緩地方政府主導的其他社會事業改革等。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也在拉低地方財政收入增速。2014年地方財政收入,從一季度增長11.8%,降低到11月末的9.5%,據財政部的解釋,主要受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回落等因素影響。

  弊中有利或倒逼改革

  財政收入是國家的「錢袋子」,體現政府擁有的可供支配的資金能力,財政收入減少意味著政府資金支配能力下降。從現實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低迷和世界經濟疲軟,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已是必然趨勢。然而,當美日等發達國家將減少財政赤字作為頭等大事時,中國的財政收入增速卻是長期保持在兩位數。其實反過來看,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不見得就是壞事。專家指出,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可倒逼各級政府對財政體制、經濟狀況、財政資金使用等方面進行更理性、更深刻的反思,促使中國財政收入管理體制更完善、財政資金管理手段更先進、財政資金使用發揮更大效益。

  收入減少有三好處

  曲建表示,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度增長本身不是正常的現象。這樣大幅度增長會導致政府向社會和企業抽取的價值量過大。從目前看,政府收入減少至少有三點好處:一是可倒逼政府加大減稅讓利力度,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從而培植更加穩定的稅源,為財政收入再次大幅增長奠定基礎。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過去的財政高速增長不少是建立在「殺雞取卵」、加大企業稅賦甚至是收取「過頭稅」基礎上實現的,這種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只能使財政收入變得更糟糕。唯有政府做出暫時利益犧牲,進一步為企業減稅,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實力,才能為稅收再次增長提供不竭動力。二是可倒逼各級政府加大經濟發展力度,消除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進一步采取措施引導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并切實下放行政審批權力,消除行政、體制性障礙,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寬松環境。同時,督促政府「借力」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改變過去對社會公共事務投入的大包大攬格局,不斷創新投入方式,通過PPP、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三是可倒逼政府加速財政預算硬約束。目前,財政各種資金管理漏洞較多,「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吃空餉」等腐敗現象屢有發生,對此,各級政府應審時度勢,抓住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的時機,痛下決心精簡行政機構和冗員,減少官僚浪費。同時,政府應加大制度執行力,對那些觸碰「紅線」造成財政資金浪費,或是虛報、冒領、挪用財政資金的行為一追到底,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應有代價。如此,才能有效化解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帶來的社會矛盾,為中國的改革和發展騰出空間。

  今年應主動適應新常態

  曲建表示,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速下降,一方面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另外還受政策減收的影響。2015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財政收入面臨的壓力也會比較大。財政收入進入新常態,隨著稅制改革的推進,未來會繼續出臺一些減稅政策,但也有一些增收的因素。2014年年底,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財政收入將由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要克服速度情結,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適當加大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樓繼偉強調,要加強政策預調微調,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發揮投資拉動增長的關鍵作用,同時發揮出口促進增長的支撐作用。他提到,要加快推進營改增等稅制改革,「確保完成各項改革任務,繼續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

  2015年目標或定7%

  今年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知名財經評論員余豐慧表示,中國經濟將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是今年的具體經濟增速的一個基本判斷。他指出,中高速增長是比較性概念,包含兩層對比含義:與美歐、其他金磚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是高速的;與中國過去長期維持10%以上的經濟增速比較又是中速的。外界普遍預測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確定為7%的可能性很大。余豐慧認為,中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不減的情況下,應該適度擴大「合理區間」的空間。如果這幾年下決心調結構,加大力度培育創新的話,在經濟增速與經濟轉型發生矛盾的時候,增速應該給轉型讓路。這樣的話,「合理區間」的下限,從增速指標來說,6%都不算低。如果思想再解放一些,不妨不要過分強調經濟增速,而是徹底以就業、物價為宏觀調控目標。只要失業率降不到目標水平,財政、貨幣調控手段就不松懈。用緊盯失業率、通脹率指標來倒逼經濟增速。財政、貨幣政策調控只要使得失業率下降,那麼,經濟增速肯定能被拉起來。在余豐慧看來,明年不必將保增長之弦繃得過緊,壓力過大。而應專心致志通過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全力轉型等構建長遠的經濟內生力量。總之,在新常態下,今年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速目標適度回落是完全有必要的。向改革要紅利的力度應該繼續加大;財政政策應該施展更大拳腳,貨幣政策決不能再盲目放水了。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