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菊花採摘的季節,11月1日,走進安徽黃山市徽州區賞友花業西山菊花採摘基地,放眼望去,潔白如雪的黃山貢菊競相開放,一壟壟、一行行錯落有致,美不勝收。花農們正搶抓晴好天氣,忙着採摘、裝框,現場一片豐收景象。
黃山貢菊是黃山市傳統名產,被譽為「菊中之冠」「民族瑰寶」,名列中國四大名菊之首。近年來,徽州區堅持以供應鏈思維提升菊花產業發展質效,着力拓展菊花產業的發展空間和價值空間。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拓展產業鏈條,培育新業態,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菊花全產業發展新路子。
以「質」固基,做大做優徽菊品牌
徽州區牢固樹立「產業興,經濟興,產業活,全盤活」的發展理念,積極謀劃做大做強菊花項目,將菊花產業發展納入全區「十四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兩強一增」「六業千億」行動計劃當中。
以創建國家級潛口農業產業(菊花產業)強鎮為抓手,堅持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和融合化為方向,做大做優品牌。依託「黃山貢菊」地理標誌,大力發展貢菊產業,擴展金絲皇菊、七月菊等品類,推進菊花產業多元化發展,成功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皖美農品」等品牌;黃山賞友花業有限公司成功申報「安徽省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第四屆「十大皖藥」產業示範基地創建單位,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應用場景)基地」。
以「特」破局,創新產業運營模式
努力把基層黨組織末梢打造成為產業先鋒,強化村黨組織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支部引領,創新「黨總支+合作社+企業」運營模式。
通過村黨組織領辦土地合作社的形式,流轉農戶退耕還林地,進行林種更新,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以企業為主體,在林地內套種金絲皇菊、黃山貢菊,打造林業生態微景觀,發展林下經濟,產生經濟效益,為村集體增收賦能提速。
進一步增進村級黨組織與群眾的密切聯繫,切實調動群眾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激發群眾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採用流轉土地、勞務輸出等方式,通過群眾出讓土地,讓閒置土地「活」起來,群眾參與村集體勞動,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完成土地流轉1200畝,帶動1000餘戶菊農種植管養菊花。
以「技」賦能,黨建掌舵科学種植
堅持黨建「掌舵」,技術「搭台」。組織農業農村黨員志願服務隊、技術志願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志願服務,技術指導,引導黨員幹部在農業一線當擔作為,凝心聚力、奮進擔當,把黨的工作延伸到菊花產業發展。
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黨員技術專家下沉到村,將有機菊花先進的組培技術、扦插繁育技術及現代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推廣到村和經營主體,強化科學用藥宣傳指導,推進菊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強菊花質量安全管控,「保姆式」指導菊花種植。2023年以來,開展現場技術指導16場次,舉辦菊花栽培技術培訓2場次,培訓菊花種植經營主體、種植大戶達100餘人次。
以「帶」共富,融合發展助力振興
制定出台《徽州區支持菊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加大對菊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資金優先安排菊花良種繁育基地、示範基地創建、資源保護、品種培育、清潔加工、菊花合作組織創建、品牌培育、電商平台建設等。累計培育揉合菊花元素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市級3家,家庭農場42家、專業合作社25家。
發揮產業幫扶「造血」功能,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構建「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和聯農帶農機制,廣泛開展村企合作,構建緊密利益聯結體系,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綜合效益。開發菊花栽種、菊花採摘等5類工作崗位,帶動村民就業人數達1057人,人均年增收1.03萬元。
通過黨組織帶動、群眾參與、企業支持,形成了以菊花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產業化體系,真正實現了「小菊花」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亮點,也為徽州區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鋪就一條嶄新的振興之路。
截至目前,徽州區菊花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其中綠色有機種植示範基地達850畝;建成集中連片100畝以上示範基地2個;建成1個菊花精深加工中心和創新科技平台1個;打造集菊花採摘、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休閒養生基地1個。擁有菊花產業市級示範家庭農場2家,培育壯大市級以上菊花龍頭企業1家。(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程媛 吳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