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玩耍和學習之間該如何平衡,一直是不少家長和老師們日常苦惱的問題。近日,陳一丹基金會和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悅讀沙龍,邀請了海內外教育專家就「玩的教育學」、如何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與成長展開對話,為家長、老師和眾多教育界從業者們帶來紮實的「玩的學習」研究分享,還提供了不少在學校、家庭場景中開展玩的學習的生動案例和實踐方法。
本次悅讀沙龍由一丹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孟昭莉主持,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研究中心「零點計劃」實踐專員劉奕欣、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院長邊霞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李敏誼教授擔任分享嘉賓。
連線對談現場
全球視野下「玩的教育學」分享
本次悅讀沙龍從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零點計劃」研究團隊一項耗時8年之久的「玩的學習」研究開啟。自2015年以來,該團隊與樂高基金會共同合作推進了有關「玩的學習」研究。成員們橫跨4大洲,在15所學校(從幼兒園到中學),通過300多堂課堂觀察與100多位學校師生、領導官員訪談,進行了大量的內容研究與案例分析,並將研究成果結集為《玩的教育學:培育學校與課堂中玩的學習》(A PEDAGOGY OF PLAY:Supporting playful learning in classrooms and schools)一書。
《玩的教育學》書籍封面
《玩的教育學》第一著作者、哈佛大學「零點計劃」首席探索員Ben Mardell博士透過視頻分享了他對面向未來的教育的思考及團隊持續多年關注「玩的學習」研究的初衷。他認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問這樣一個問題,在當下和未來,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教給孩子和年輕人的東西?作為教育者最應該教授給學生的是適應能力。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學會怎樣去發揮創造力,學會怎樣去提問、合作,能夠幫助我們培養情緒韌性,避免陷入慌亂。
而玩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式。Ben Mardell博士提到,許多高等動物都存在玩耍的行為,這是動物為了應對未知的一種嘗試,也就是說,動物是為了學而玩,玩可以促進學習。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證明,玩可以很好的支持、促進學習。
本書合著者及漢譯作者劉奕欣博士則分享了在不同學校進行實地研究與實驗的有趣案例。她指出,玩的學習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教學方法,「當學習者主導自己的學習,探索未知,並在過程中尋找喜樂,玩的學習就會發生。」對於教育者應該如何提倡玩的學習,劉奕欣博士給出了五條具體建議:要賦予學習者主導學習的權利、幫助學習者建立協同合作學習的文化、要促進學習者的試驗和冒險精神、要鼓勵富有想像力的思考、要歡迎在玩中產生的所有情緒。
從學校到家庭、社會的教育探索與創新
作為學前教育國家重點學科藝術教育方向帶頭人的邊霞教授當天就帶來了自己對《玩的教育學》一書的閱讀分享,她認為,「玩的教育學」充分尊重並且信任着兒童的天性,但同時,「玩的教育學」也需要教育研究者、老師、家長等多個主體的共同參與。她還表示,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實施玩的學習具有獨特的價值,中國的教育者可以在課堂或者校園裏創造自己的方法。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院長邊霞教授
事實上,玩的學習在中國的研究與應用已開始拓展到更多的年齡學段和教育場景中。北師大李敏誼教授表示:「今天在中國談遊戲化學習,大家更容易想到幼兒園,但玩的學習是可以貫穿整個基礎教育學段的。」她提到,基於真實世界研究做出的產品要服務於真實世界的問題解決,哈佛研究團隊透過博客等形式傳播家庭教育相關內容,推動遊戲化學習成為家庭學習的一部分,從而促進親子關係及兒童創造力的發展。而在國內,中國兒童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相關學者也已在推動遊戲化學習在社會教育場景下如博物館、社區實踐。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李敏誼教授
李敏誼教授現場談道,放眼全球,遊戲很重要,好玩很重要,尤其對兒童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推動玩的學習的發展,也與近年我們所倡導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是高度相關的。她還特別提到:「遊戲是文化的產物。什麼意思?廣東小朋友愛玩的遊戲一定是這個土壤上長出來的。」《玩的教育學》為遊戲、學習以及跨文化的學與教等問題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工具,這些工具對於學校的質量提升非常有幫助。但她也強調,中國的教育者應將遊戲背後的文化要素、遊戲與學習的關係等結合考慮。
陳一丹基金會致力於推動教育多元化的發展,「玩中學」的教育研究與實踐一直是基金會極為關注的領域。悅讀沙龍舉辦同日,陳一丹基金會與樂高基金會玩中學項目合作也傳來新進展,雙方共同發佈了《玩中學中國特別篇:對家庭、學校和城市規劃的影響》,從全球視角研究和探討了兒童在實體和虛擬環境中進行玩中學的眾多益處。
未來,悅讀沙龍仍將不定期舉辦,為公眾提供一個探討和分享閱讀、城市、人文和教育的平台。(記者 王靜抒)
頂圖:一丹教育論壇-悅讀沙龍順利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