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主席洪丕正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金融業「張牌幾靚」,但受地緣政治影響,當前世界充滿變數。惟他強調,香港當前仍「機多於弊」,短線要靈活,長線要把握「非周期性、但結構性的機遇」,又認為香港可再進取一點,不能過分悲觀。
「當前貿易流正在南移,全球供應鏈正由原本的『中國對美國及歐洲』,南移至『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因此,要加強與東盟、孟加拉、斯里蘭卡以及尼泊爾等地的關係。」洪丕正稱,大家應將焦點放於經歷「或時代」的周期性機遇。他舉例稱:「供應鏈正面臨的大重組,是過去四五十年未發生過的,而當前亞太區的財富累積及增長速度亦是前所未有……另外,科技創新、內地資本市場的『跨周期』開放以及可持續發展,同樣是結構性機遇——縱使朝向可持續發展的速度仍然緩慢,但方向不變。」
港金融業起步點「張牌幾靚」
隨着全球供應鏈向新興市場轉移,洪丕正稱,若內地加強對東盟市場貿易,相關貿易融資的需求亦會增加之餘,繼而帶動當地對人民幣的需求,「但我們要問的是,如何從事人民幣投資?又如何做人民幣對沖?又如何在香港從事人民幣定息或浮息產品的利率互換?」
洪丕正認為,香港金融業的起步點「相當好」,「張牌幾靚」,「尤其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市場之一,且聯繫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即內地)。此外,股票、債券、衍生工具及利率互換市場的『互聯互通』是香港獨有的,即使受周期性因素,但張牌唔差!」
要不斷檢視自身競爭力
不過,洪丕正亦認同,香港缺乏從事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的人才,「雖然大部分綠色項目在亞洲,但大部分的『腦袋』(人才)集中在歐美,亞洲目前未有足夠人才應付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他續稱,香港可透過自身培訓及以即時引入的方式,加大這類人才的數量。
因此,他認為香港要不斷檢視自身的競爭力,觀乎今天東京及阿聯猶等市場正在快速變化,香港要藉此檢視「為何(資金)要選取我們作為投資地」。面對中東市場,洪丕正續稱,當地一方面有原油輸入內地,另一方面亦有新型基建及再生能源,且當地亦有很多內地的工程承包商進駐,在市場改變之下,香港不能只忙於聯繫舊有的夥伴。
財赤不影響金發局營運
金發局成立逾10年,為香港金融業發展出謀獻策。面對當前港府陷入財赤,洪丕正強調,港府財赤不會影響金發局營運;未來要多前往海外解說,減低國際間對香港的誤解。
「近日國際間對香港的評價轉趨正面,變得比較中立。」洪丕正稱,從營商的角度來看,過去一年,香港的資金流大幅增加,而國際間對香港的描繪亦好過以前,「因此要多作解說,透過主動解說香港的獨特之處,減低坊間對香港的期望落差及誤解」。
洪丕正承認,3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香港與國際間的接觸減少,而他們擔心內地經濟放緩,同樣降低他們投資香港的意欲,「因此我們要現身說法,除了在港舉辦活動吸引他們前來香港,我們也安排多了前赴外地向他們解說。」他續稱,他個人上半年最少前往美國一次,歐洲亦會去,強調「不論新舊朋友都要結交」。
早於金發局2013年成立之初,洪丕正已經是首屆成員之一。洪丕正稱,相比金發局成立之時,香港的金融業變得更多元化,與當年完全不同。他又認為,出任金發局主席後,會檢視整個金融業,並且要作「中立少少」的研究報告,不論「好或壞」都要寫;又強調金發局董事局的成員來自不同範疇,期望透過他們的工作,幫助改善香港金融業的競爭力。
DeepSeek重新體現中科企估值 可盤活流動性
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熱潮「舞起」港股,金發局主席洪丕正認為,與外圍股票相比,當前內地股市有很大的估值差距,「或許早前市場過分悲觀,DeepSeek所引發的熱潮,除了讓內地和香港股票的估值得到重新體現,更可盤活股市的流動性。」
「過去幾年,美國科網股的估值,可以說是內地和香港同類股票的2至3倍,這是由於市場給予內地和香港較高風險溢價所致。面對較高估值折讓,我們要多作解說。」洪丕正稱,若相關股票的風險溢價降低,資金自然前來港股,形成良性循環。
洪丕正亦指,過去一段時間,美股的新股市場的確表現較好,不過,香港新股市場的優勢在於可接觸內地──這個全球資金尚未能夠全面滲透的市場,他認為,全球資金可藉香港,買他們在其他地方買不到的東西。
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港交所(388)正積極籌備「科企專線」,理順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企業的審批,洪丕正稱,加快新股審批的措施「越多越好」。他又指,對科企而言,股市是其中但非單一的融資渠道;觀乎科企公司的歷史較短,未有很長的盈利往績,因此若有任何機制讓這類獨角獸快速上市,有利他們融資。
洪丕正又認為,初創企業上市前的融資,由種子輪到私募融資都有,「究竟當中有何機遇?值得探討」。(記者 鄺偉軒)
圖説:洪丕正強調,香港當前仍「機多於弊」,短線要靈活,長線要把握「非周期性、但結構性的機遇」。記者 蔡啟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