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而且把消費放在投資前面,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提法。」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1月4日在2025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如是說。
盛松成解讀,這說明在政策層面大家已統一認識,肯定了消費對經濟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意義。當然,投資也很重要,而且要提高投資效益。所謂「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
盛松成指出,會議還提到了「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因為中低收入群體正好是中國消費需求的主力軍,「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他認為,有助於穩定預期,對現時消費和未來消費均有促進作用。
消費和投資並非相互排斥關係。盛松成表示,消費拉動生產,生產帶動投資,經濟就是循環往復過程。而且消費需求對供給的促進更有效、更直接、更能,反映社會生活和科技的進步,從而形成新的生產力,故消費在經濟發展中至關重要。
盛松成坦承,中國目前消費明顯偏低。據世界銀行計算,從全球10個代表性國家(GDP總和大約佔全球的63%)的平均水平看,當人均GDP處於10000-15000美元區間時,消費率達到了73.22%。而目前中國人均GDP正處於該區間(2023年我國人均GDP為1.3萬美元),但消費率僅55.6%。這表明中國消費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大幅提高空間。
增加收入是促進當前消費的關鍵。盛松成分析,近年來,中國居民部門收入增速趨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的工資漲幅從2021年的9400多元已下降至2023年的6669元。也就是說,雖然工資在上漲,但漲幅是在下降,2023年工資漲幅已回落到2017年的水平。
同時,居民部門槓桿率持續提高。居民部門槓桿率是居民部門債務與GDP之比。盛松成指出,2020年中國居民部門槓桿率達到62.3%,已超居民部門在初次分配當中所佔的比例62.2%。截至2024年三季度,居民部門槓桿率已高達63.2%。他認為,居民部門的債務主要是房貸,這影響了個人的或居民部門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
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居民部門占初次分配總收入的比重持續低於居民部門可支配總收入比重,反映出中國再分配調節效應較弱。盛松成解釋,因居民部門轉移支付支出大於收入,再分配後,居民部門收入比重反而低於初次分配時,也就是說,中國再分配時對住戶部門的轉移調節力度是不足的。
為此,盛松成建議財政貨幣政策應向消費傾斜。首先應更多關注服務消費,服務消費是中國一薄弱環節,也是未來經濟發展和促進消費的增長點,能有效促進就業和收入增加。
據統計,目前中國服務消費佔居民消費的52%,而美國差不多65%。在美國,服務業(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大概是82%,服務業就業人口佔了全美國就業人口的約85%。而中國現在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就業問題,故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尤為重要,既能促進就業,又能改善人民生活,從而促進經濟穩定與發展。
從具體領域看,如老年人照護、托幼等等,盛松成建議可進一步發揮普惠養老專項債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他認為,中國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是較為充分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基本上佔了中央銀行總資產的15%左右(高時超17%),它包括了比如說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對消費的扶持,以及對房地產的扶持等多個方面。
盛松成直言,要提高住戶部門收入份額,從而促進消費。他建議,提高特定人群收入,主要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因為該群體邊際消費傾向高,更需要支持。可以把補貼人群延伸到嬰幼兒、多孩家庭等。此外,也可考慮增加社保補貼等等。(記者 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