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推出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讓媒體工作者參考,鼓勵他們在報道有關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時,秉持公正持平的原則,客觀準確報道事件,慎用語言和影像,避免污名化和負面標籤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平機會呼籲公眾跟從指引,在日常社交媒體帖文及分享時留意自己的言行。有出席記者會的精神康復者稱,去年鑽石山斬人案的報道曾令她感到壓力和困擾。
平機會今日(7日)公布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指引),該指引由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個別委員及香港報業評議會的代表參與編寫,闡釋了媒體傳播對大眾就精神健康議題的看法和態度所產生的影響和媒體工作者應履行的社會責任,建議媒體工作者遵從5大原則,以確保有關精神健康議題的報道準確、真實、客觀和全面。5大原則包括:力求準確;減少傷害;保護私隱;慎用語言及影像;以及幫助及支持。
身兼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表示:「希望媒體工作者在報道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時能參考指引,力求報道準確、真實、客觀和全面,避免猜測、假設,或籠統地概括精神病患人士的狀況以及事件成因,以免令人容易將精神健康問題與暴力掛勾,錯誤理解精神健康問題。另外,媒體應使用準確和持平客觀的語言,避免使用負面的言詞來描述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復元人士,以及避免使用象徵暴力或令人易有不安聯想或展現沮喪絕望情境的圖像或影像。媒體應盡量涵蓋正面資訊,平衡相關報道,例如鼓勵受精神狀況影響的人士尋求協助,並提供相關機構的支援及聯絡途徑等資訊。」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李文表示,社交媒體興起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改變了媒體生態,現時公眾都會透過社交媒體獲取資訊,希望公眾都能參考指引,帖文或分享時保持媒體素養。出席今日新聞發布會的還有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麗麗、梁珮琪、黃宗保和前委員阮淑茵。本身是精神康復者的梁珮琪表示,去年鑽石山斬人案,引起同事和社會上的熱議,令她感到壓力和困擾,擔心外界標籤她,最終因工作壓力而「爆煲」,所以媒體正面、平衡的報道對復元人士很重要。陳麗麗是病患家屬,她稱不正面的報道會減低家屬帶病者去求醫或尋求協助的意欲,希望逃避社會的負面標籤。(撰文 / 攝影:李銘欣)
頂圖: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博士(右三)、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李文教授(左三)以及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麗麗女士(右一)、梁珮琪女士(左二)、黃宗保先生(右二)和前委員阮淑茵女士(左一)在新聞發布會介紹《指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