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形勢不及從前,地緣政治因素無疑扮演重要角色。IMF與「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lobal Trade Alert)」一同進行監察,轄下「新產業政策觀察站(NIPO)」發現去年實施了超過2500項產業政策干擾新措。其中自去年起最活躍的司法管轄區,乃是新引入了555項措施的美國,即佔全部的22%,事實上發達經濟體的產業政策亦愈來愈多,高佔去年新措比例超過70%。
IMF發表的《產業政策回潮》工作文件顯示,去年新產業政策之中,逾70%會造成貿易扭曲,即對外國商業利益構成歧視。按種類劃分,去年出台最多的是本地資助,佔了全部產業的四成之多,其餘是出口資助、入口障礙、本地化、出口障礙等。按地區劃分,七成半由發達經濟體引入,歐洲和中亞佔最多的427項,其次是北美的209項,亞太則佔148項。
至於以產業或產品分類,就由疫情初期多涉醫療用品,轉為軍民兩用產品(26%)、其他先進技術如醫療產品和半導體(20%),及上游原材料如關鍵物料(3%)等,針對鋼和鋁的新措亦涉10%。
至於引入動機方面,37%源於戰略性競爭力,其次是氣候相關 (28%)、 地緣政治考慮和國家安全(20%)、供應鏈彈性(15%)。IMF補充指,以上皆為官方陳述說法,而有關新措能否奏效,全球貿易格局將如何調整適應,甚至會否適得其反、在其他地方引發溢出效應等,都是措施實施後可能引起的問題。
頂圖圖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