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北京時間2024年2月3日7時37分,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冠名的「港中深一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從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名字將在蒼穹中閃耀,開啟星際探索之旅。
此次任務是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個軌道面,以一箭11星方式發射部署,其中一顆衛星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冠名為「港中深一號」。吉利未來出行星座,是時空道宇建設運營的全球首個商用通信導航遙感一體星座,為人類未來出行領域,如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消費類電子領域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應用服務。「港中深一號」衛星具備通信、導航、遙感等功能,提供衛星數據產品及服務,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助力衛星應用商業化、規模化、全球化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與衛星研製單位時空道宇攜手,結合航天科技,開展前瞻技術研發,推動中國航天科技規模化應用。
2024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十周年,在此重要節點,「港中深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着大學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國家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建設。航天探索活動深刻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航天技術涵蓋了材料科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等前沿科研領域,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建校十年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扎根深圳,在四幢破舊廠房和一片荒蕪的土地之上,建設了佔地1.3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33萬平方米的美麗校園,現有師生1.3萬餘名,連續4年位居中外合作大學排行榜第一。在學科設置上,也始終積極回應祖國需求,滿載着國家對高新技術發展的理想和目標,奮力啟航,以達星際。
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香港中文大學推出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及X雙主修課程,此課程旨在為學生傳授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讓學生運用數據設計創新方案,以研究外太空及保護地球。雙主修課程的學生,在校期間將有機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各類企業實習、訪問及相關科研項目,大學希望藉此機會,立足教學,深化科研,培養航天科學人才,探索宇宙奧秘。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說:「探索宇宙空間是人類共同的夢想,中國航天人自強不息、奮鬥不懈,創造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輝煌成就,這種艱苦奮鬥的航天精神是新時代青年學習的榜樣。」
未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繼續與航天科技領域的合作夥伴密切合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促進我國航空事業和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
本次衛星發射儀式,大學共邀請10名代表前往西昌觀禮,觀禮團成員包括經管學院章雯教授、理工學院吳辰曄教授、2014級家長金婷華爸爸、2015級家長隋昊臣媽媽、2014級校友代表萬瑋、2022級人文社科學院學生王一諾、2023級經管學院學生吳桐等。
經管學院章雯教授表示:「我見證了大學從無到有的過程,每時每刻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所大學所蘊含的無限可能和蓬勃發展。」在仰望星空時,章雯教授做了一個神奇的聯想:「衛星相比於浩瀚的宇宙是那麼的渺小,可是這個小小身軀的背後卻是無數航天人的艱苦研發成果。我們的港中大(深圳)也就像這顆衛星一樣,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精神,溫柔且堅定地在祖國的教育星空守護。」
理工學院吳辰曄教授感慨到:「當我靜坐在山頂的看台上,仰望着那漫天閃爍的繁星,心潮澎湃地等待着『港中深一號』發射時,杜牧的詩句『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不由自主地浮現在心頭。」 吳教授表示他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時空的連接:「港中大(深圳)的十年輝煌,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也是東方智慧與西方科學的和諧交響,更象徵着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壯麗篇章。」
2022級人文社科學院學生王一諾難掩心中激動:「早上7:37,迎着第一縷朝陽,看見我們的火箭衛星緩緩升空,真的非常高興。越來越多的火箭和衛星成功發射,預示着祖國的航天事業有新的進展和突破,作為中國人我非常驕傲和自豪。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我們的祖國能夠繁榮昌盛,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能夠越來越好,桃李芬芳。」
2015級校友家長隋昊臣媽媽說:「在建校十周年之際,親眼見證『港中深一號』的發射意義非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國家人才的培養基地,希望港中大(深圳)能越辦越好,為國家輸送更多的人才。」(記者 林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