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宇老化問題嚴重,樓齡達50年或以上、已經超過設計使用期限的私人樓宇多達8700幢,造成極大安全隱患。經民聯今日(23日)公布「關於推動大規模舊區重建」研究報告,提出11項推動舊區重建建議,包括設立舊區重建KPI,每5年啟動750幢舊樓重建,提供逾1.1萬個住宅單位,以及成立專項基金注資市建局,解決重建的資金問題等,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以大規模重建舊樓為契機,令舊樓居民告別惡劣居住環境,真正實現安居夢,以加快解決房屋這個頭號民生難題。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在舊樓、「三無大廈」和房問題「三重打擊」下,導致香港不少舊區出現各種衛生、管理、治安問題,不但影響市民安居,更威脅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成為香港「計時炸彈」。經民聯今日提出 「關於推動大規模舊區重建」研究報告,重點提出推動舊區重建的11項建議:第一是全面檢討《市區重建策略》,設立舊區重建KPI,每5年啟動750幢舊樓重建。這樣不但可提供逾1.1萬個住宅單位,至少可供約3萬人居住,而且單是建築工程就可直接提供接近1萬個就業機會,連帶創造的物業管理、零售、餐飲、個人服務等的就業和商業機會,將帶來可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第二,明確規定重建為市建局運作最高指導原則和核心業務;第三,注資市建局,成立重建專項基金。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私人發展商是舊區重建的主導力量,在未來數月樓市平穩發展下,建議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免除買家印花稅(BSD)、新住宅印花稅(DSD)和額外印花稅(SSD),盡快促進樓市復常,同時考慮豁免舊樓重建單位的「禁售期」,以減省重建成本,進一步加快重建步伐。他亦建議政府放寬地積比率,提高樓宇高度,令重建後可新增的單位數目進一步增加,增加發展商重建舊樓的誘因。
為了協助業主維修舊樓,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促請政府「多管齊下」,包括逐步擴展市建局九龍城「聯廈聯管」計劃至更多地區、組織專門負責「三無大廈」的清潔隊和為全港各區樓宇檢驗和維修的進度,訂立更進取的指標等。她亦建議政府參考「新界村屋僭建物申報計劃」,容許市區舊樓業主在指定時間內,主動申報有實際生活需要的小型僭建物,在合資格人員上門檢查、證實無即時危險後記錄在案,暫不要求清拆,為小業主提供自行整改時間。
對於舊區重建工作的方向,經民聯副主席吳永嘉認為,「同區7年樓齡」 補償機制不宜改動,縱使市建局面臨龐大財政壓力,但現有機制為業主放售單位予市建局提供足夠誘因,行之有效,不宜改動,否則會引起新的爭議,更會削弱業主放售單位的誘因,拖慢重建進度。他又建議舊區重建可採取「一地多用」的發展模式,當新住宅大廈落成後,在基座撥出部分樓面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亦可在區內中心位置建設綜合大樓,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經民聯執委龍漢標表示,經民聯促請特區政府將樓齡70年或以上,以及樓齡50年或以上但有迫切重建需要的樓宇強拍門檻降至60%,並在強拍申請門檻的法例修訂草案將全港一視同仁,以同一標準按樓齡放寬強拍申請門檻。此外,他建議加強公私營協作,市建局可負責收購舊樓,並進行拆卸及土地平整工作,發展工作就由發展商負責,並參考過往公私營協作重建項目的成功經驗,在各重建區中挑選合適選址,發展地標式重建項目,為區內其他重建項目提供示範作用。(撰文 / 攝影:李銘欣)
(左起)經民聯執委龍漢標、副主席梁美芬、主席盧偉國、副主席林健鋒、副主席吳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