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從古到今都是屯門的地標,是新界西部第一高山,海拔583 米,東臨青山灣。其名稱計有羊坑山、聖山、瑞應山、屯門山及杯渡山等。
南北朝《高僧傳》記載當時有一高僧,神力超卓醫術高明不拘小節,但行為怪異喜怒無常而不知其法號名字,只知他以大木杯渡海過江故稱杯渡,南朝宋文帝元嘉五年杯渡禪師離開長江流域,往廣西廣東及越南一帶傳法。相傳其間曾於今日的青山石洞修行,故洞後稱杯渡岩,青山稱杯渡山,之後再有杯渡寺即今日青山寺前身。
杯渡岩內的杯渡禪師像。
寺內勝蹟處處香火鼎盛
青山寺是香港佛教發祥地,與靈渡寺及凌雲寺合稱香港三大古剎。從南漢乾和十一年至清康熙二十七年這七百多年間,並無文獻記錄青山寺的宗教活動,及至清代青山寺由鄧陶兩族共同管理,其後英國租借新界,故兩族向田土廳辦理物業登記,並註冊為青山寺及青雲觀的司理。1910年間道教善信陳春亭移居青山修行,眼見青山寺一片荒涼破落,故與其他善信計劃重修青山寺。1918年陳春亭從道入佛更遠赴浙江寧波觀宗寺,受三壇大戒得法號顯奇,回港後與同道悉力重修青山寺至1926年完工。
青山寺群依山而建,寺內勝蹟處處,計有山門上寫有青山禪院四個大字,和合山門傳說會自動朝開暮合,護法殿即韋陀殿,大雄寶殿是最重要的地方,屋頂覆琉璃瓦片,屋脊有石灣陶瓷,殿內中間供奉釋迦牟尼佛,左方是東方藥師佛,右方是西方阿彌陀佛,上懸紅色匾額書有大雄寶殿四個大字,還有杯渡岩內有杯渡禪師像及石碑,齋堂附近有達摩像等。寺院吸引善信而香火鼎盛,吸引遊人而成郊遊好去處,粵語影片也到此取景拍攝,故成為當時香港最著名寺院。寺外下方有宏偉精緻的花崗石牌坊,是紀念港督金文泰於1927及1928年兩度遊青山而立,牌坊正面刻有香海明山四個大字均由金文泰親題。現在寺內多個建築物被評為一、二及三級歷史建築,故顯奇法師被譽為中興青山寺的祖師。
今日青山寺的山門。
《龍爭虎鬥》取景之地
1972年嘉禾電影公司與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合作,拍攝《龍爭虎鬥》一片,李小龍當男主角。影片開頭部分是在青山寺取景拍攝,李小龍與喬宏所飾演的少林住持有段英語對話是道家的無為思想,筆者截錄部分如下。
Shaolin Abbott: What is the highest technique you hope to achieve?(少林住持:你想達到什麼的武術最高技巧?)
Lee:To have no technique.(李小龍:沒有技巧。)
無為是道家老子的核心思想,要無為先要無所不為,李小龍把此道理應用於武術,將技巧不斷重複練習變成本能反應,人與技巧渾然一體,所以沒有技巧。
Lee: When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I do not hit.It hits all by itself.(李小龍於銀幕舉起右拳說:當有機會時我不動手,我的拳頭也自然會擊倒對方。)
這是本能反應。
另外李小龍對董偉說了段英語對白截錄部分如下。
Lee:Don't think, feel!(李小龍嚴厲地說:無須考慮,感覺吧!)
這是直覺,本能反應的一種。李小龍再引用佛教楞嚴經中的標月之指,闡述放下不執着的道理。
Lee: It is like a finger pointing a way to the moon. Don't concentrate on the finger, or you will miss all the heavenly glory.(李小龍拍了董偉的頭之後說:這就像手指指向月亮,不要只集中注意在手指,否則會錯過所有天空上的光華。)
其喻人勿只執着於工具(手指)而忽略了目標(看月亮),亦即誤將工具作目標,截拳道是手指,搏擊是目標。以上只是筆者個人之理解,不能代表李小龍的原意。
先有從道入佛的顯奇法師中興青山寺,後有李小龍於電影《龍爭虎鬥》中,在青山寺引用佛道兩家思想闡述武術的真正面目,李小龍的演繹方式魅力超凡獨樹一幟,使外國人對中國武術及哲學興趣大增。顯奇法師與李小龍皆佛道雙修而各有千秋。今年是一代武術家、演員及哲學家李小龍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特此撰文以紀念之。
作者簡介:
張浩林,早年修讀平面設計時,對字體及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畢業後從事雜誌設計工作多年,後轉職公營機構當攝影師。年幼時遷居漁港筲箕灣後,喜歡中國節慶習俗。公餘時除拍攝記錄外也撰寫投稿,先後有國泰航機雜誌DISCOVERY、亞洲周刊、相機世界、明報周刊及明報等。
頂圖:青山寺的李小龍事蹟徑。張浩林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