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屏山鄧氏,最近終於完成續修族譜,約千頁分上下兩冊的新族譜,內容包括譜序源流、鄧氏支派、世代分支,以及逾百幀各祖堂祭祖紀念活動圖片。負責族譜編輯的屏山二十六傳子孫鄧廣賢表示,是次修譜達到較完整做好三圍六村的族譜,大家未來去祭祖時,對叔伯兄弟的認識增加,有助維繫本族的團結。
屏山鄧氏族譜封面及封底模樣,將刊印一千套。 鄧廣賢提供圖片
屏山鄧氏分布三圍六村,包括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洪屋村、新村及新起村。「屏山鄧氏族譜」編輯鄧廣賢表示,雖然族人聚居屏山已有八百多年,但涉及三圍六村的修譜沒有正式紀錄,據他了解,最早已是明洪武年間第七世祖鄧彥通。之後在同治庚午年有二十三世祖鄧儀卿修譜,並未有公開。到光緒三十一年,二十四世祖鄧圭璋修譜,由一世祖鄧元禎開始,但只有坑尾及上璋圍錄至廿六傳,其餘溯至廿二三世祖,甚至只到十八世祖,鄧圭璋這次修譜只做了大約三分一。他指前述世祖是私人修族譜,都是有學識、具財力亦有閒時者,覺得自己有修族譜和家譜的使命。
族譜內有各祖堂祭祖紀念活動圖片,其中包括鄧族子孫到荃灣警署側的半月照潭墓拜祭鄧族三世祖鄧日旭。 鄧廣賢提供圖片
逾百年無修譜具迫切性
鄧廣賢表示,圭璋公後沒有修譜已超過一百年,而本族普遍已傳至廿六七八傳,甚至已出現三十一傳,因此續修有迫切性。2007年,廿六傳子孫鄧昆池倡議續修族譜,得到族人很大支持,曾在宗祠召開大會,會後確立工作小組,但做了一小部分後因種種原因無以為繼。十年後,子孫繁衍更多,鄧廣賢指他往拜自己世系祖先時,有眾多叔伯子侄,但很多都不認識,「真是一頭霧水」,於是嘗試編製自己一房世系圖,這舉措得到同房叔父鄧慶業(曾任多屆元朗區議員)支持並指可多做一點,續坑尾其他房人資料,「當時我想屏山鄧氏是望族,但竟百年來無全族譜錄,說不過去吧,所以如有心續修,應該三圍六村全部都做」。
在滿腔熱忱、得到熱心叔伯兄弟幫忙下,鄧廣賢歷三年時間至2020年初資料齊備做好初稿,待宗祠開會確認後可出版,惟受疫情影響,會議幾度推遲,至今年7月終在會議中通過續修族譜,並呼籲族人在8月底前提交最後補充資料。續修族譜預計明年交付印刷一千套,之後分給各戶子孫,目前屏山男丁子孫約千五人,足夠分配。
鄧廣賢得族人幫助,歷三年時間完成續修族譜,撰詩刊封底表達族譜大義。 記者 鄭玉君攝
困難在於「攞料」
鄧廣賢說,這次續修族譜,藍本為圭璋公譜,參考本為屏山各村傳承家譜、上璋圍二十六世鄧維禮譜,但實際功夫是要周圍問人拿名單,他坦言這三年間續修族譜難在「料」:「好大困難,問人子孫資料,會質疑『三唔識七』,拿來做什麼,所以多時要透過村長、相關村落熟人帶領。」而最好時機就是趁飲宴聚會走訪各祠書室時垂詢可否收集各家子孫名單,此時無不樂意提供。他說,過程很多人幫大忙,如橋頭圍在廿八傳鄧同發引領下,挨家逐戶蒐集名單;坑頭村廿七傳鄧永權,也協助校對糾正錯漏……眾人之助未能在此一一盡言。他特別感謝「屏山鄧氏族譜」編輯委員會40多名委員的全力支持。
屏山二十三世祖鄧儀卿為達德學校創辦人之一(上圖),圭璋公譜未有加入,修譜時已作修訂。
內容方面,會登錄男丁名字及個人資料。最初個人資料冀包括生年、妻子名稱、學歷、專業資格,但遺憾個人資料有很多人因私隱問題,都沒有提供。因此續修完成的屏山族譜主要是有子孫名字,由一世祖鄧元禎開始至目前的三十一傳,並已釐清分支派系,編排時依祖堂,容易找回脈絡。
另一方面,修族譜亦會對過往資料作修正補充,例如以往曾登錄「花名」者,若其後人覺不尊重,可修訂;又如二十三世祖鄧儀卿,在圭璋公譜沒有加入達德學校創辦人這資料,在修譜時加入。
「尋根問祖辨支派 正本清源定親疏 長幼有序知輩份 敦睦宗親固鄉誼」這首刊於族譜封底的詩是鄧廣賢所撰,總括了族譜存在的意義。他說,今次續修屏山鄧氏族譜,最開心是尋根,已相對完整地做好三圍六村的族譜,其中更幫幾家人找回祖上。當然尋不到根,斷了「鏈」未能接上,也令他感到失落!(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