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時光中的茶與壺

時光中的茶與壺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0 15:24:21 來源:香港商報網

    林那北

    那天去潮州鳳凰山有雨和霧,這不奇怪。瀕臨東海,靠近南海,鳳凰山的主峰鳥髻海拔達1497.8米,成為整個粵東第一巨峰。豐沛的水氣上升,雨霧裊繞,這裏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119.7毫米,這都是茶樹們所鍾愛的。

    我們來,正是為了看盛產於此處的單叢茶。

    草下有人,人下有木,最早是誰把那種小灌木命名為「茶」呢?又是誰發現把它弄乾枯了再加進沸水,就可以提神醒腦生津解渴?查了下,世界上植物的種類,據說至少有三十七萬。理論上只要無毒,所有的葉子都可以研製烘焙,然後泡水成為飲料,但為什麼任何一種都不如它用得廣、播得遠,經久不衰?

    雖然對海拔和緯度有要求,但它對自身向上的高度似並無更多理想,目力所及樹身都低矮茂密,永遠保持一種清脆且肥碩的綠,高過地面的草就知足了,不迎風不招搖,似乎也不敏感。含羞草拒人千里,被輕輕一碰就蜷起葉片;五色梅刻薄尖酸,花和葉都以毒裹身,隨時讓人皮癢甚至頭暈嘔吐。它卻正相反,一撥撥洶湧出嫩芽對所有伸過的手歡快奉迎,入口進腹,更助人體健、神清、消食利尿。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豐富的茶多酚與生俱來,這就是本性了,立在山頭,仰觀白雲俯瞰川流,它每天都忙着吸收天地精華,然後竭力柔軟與遷就,把自己獻給大眾。

    從茶樹上下來,經過大致相似的殺青、萎凋、搖青、發酵、烘焙,過程仿佛酷刑,它卻是視為涅磐重生。紅、黑、綠、白、青、黃,這麼多的色彩都是人所賦予,在它不過卸掉喧譁的外表,從青澀褪變為沉穩,以同一副歷盡滄桑的深褐色面孔,次第開啟深入人腹的悠悠行旅,宛若車過邃道、浪穿岩洞。那一場歷煉之後,竟胸襟大開,可以與所有的花朵為伍,盡情窨上一場,吸茉莉花香即是茉莉花茶,飽攬玉蘭花或桂花氣息,便立馬成玉蘭花茶和桂花。作為樹葉,它改寫了都必須歸於土的命運,搖身百變之後竟拐進雅室,在美麗泡茶女修長的指尖上纏繞後,化為一縷香,在口齒間悠悠蕩漾。若有幸成為「陳茶」,壽命就剎時被時光無限拉長,越長越醇厚堅實,采是一代人的手,喝是另一代人的嘴。

    這樣一路想下來,我剎時肅然起敬。從葉到茶,它們把每一個彎都轉得流暢華麗,世間可有他物竟還可以讓自己短促的一生,如此光怪陸離地抑揚頓挫嗎?

    那天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鳳凰山麓,天空壓得很低,綿軟的細雨與濃厚的霧氣交匯在一起,四處影影綽綽猶如仙境。但綠是遮不住的,茶樹們高低錯落,墨一般綠著,連綿如海地從雨霧中冉冉透出來,竟是格外濕潤水靈。據說這裏的茶園多達一萬畝,其中兩百年樹齡以上的就達四千六百多株。有人指著路邊一塊長著青苔的石碑驚喜地喊起:「宋茶王!」細問才知道,果然有株宋末種的茶樹,種它的人據說是文天祥的孫子文伯平。

    七百多年前,大宋王朝分崩離析,一干忠臣攜小皇子南逃,逃到廣東崖山,再無回天之力,二十多萬大軍命喪大海。在此之前文天祥已在五坡嶺被俘,被元軍押往京城。其子文道生幸存,帶着家人逃難。三年後文道生的兒子文伯平落腳鳳凰山,以打鐵和種茶為生,開枝散葉,繁衍後代。斗轉星移,歲月一晃就這樣過去了。

    鳳凰山下埔村有幢不大的房子,外觀不起眼,進去卻猛地一怔。原來竟是文氏子孫的祠堂,取名「正氣堂」,廳堂正中央端立著的,就是文天祥的雕像。這個村只有三千五百口人,每戶基本都文。原籍江西的文家子弟,已經在這裏綿延了二十多代,卻從未忘卻自己的來處。

    進門右手邊,擺有一張茶桌,上麵茶爐、茶壺和茶杯一應俱全。潮州人愛茶,一日喝幾輪是每家每戶的日常,手拉壺便應運而生。與宜興的紫砂壺拍打鑲接技法不同,始於明代的手拉壺每一個都必須靠純手工拉坯,一代代制壺者從選料到制泥、拉坯,每個環節都滲進自己的審美與智慧,讓手拉壺也成為潮汕文化的一部分。

    就在來鳳凰山的前一天,我們去了位於潮州牌坊街的手拉壺展示館「明德園」參觀過,那裏其實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遺朱泥壺傳承人謝華的工作室,其間展示的謝華大師手拉壺作品形態各異,讓人目不暇接。當時謝大師曾親自為我們示範拉坯。潮汕地區土質氧化鐵含量高,質地也細膩柔韌,經過大師之手,一坨普通泥土眨眼就成為圓潤生動的壺,有了人間煙火氣。

    坐在正氣堂喝著茶,我久久盯著桌上的壺和手中杯子裏澄靜的茶水出神。這壺是否來自謝華大師的明園德?而壺中的茶,會不會是從文天祥孫子文伯平親手種的那株茶樹王上摘下的?剛才站在那株樹跟前,我們都驚嘆於它強勁的生命力。沐過七百多年春雨秋風,樹身上已爬滿青苔,枝丫嶙峋地四下張開,被陰雨中的幽暗天空襯著,宛若一根根彎曲的靜脈,但它仍洶湧吐葉,每年可採下製成十三斤左右的茶葉。多少世事被雨打風吹後早已湮滅,它卻佇立如初。很多屬於茶的榮光和驕傲,人其實都不懂,裝載它們的壺也許能懂,但壺抿緊嘴,沉默不語。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時光中的茶與壺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