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行走韶關

行走韶關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0 10:27:12 來源:香港商報網

    唐棟

    這是一次來去匆匆的行走。

    即便是來去匆匆,亦如唐代詩人孟郊所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當然,這裏不是長安,而是地處五嶺山脈南麓的粵北韶關。

    韶關是什麼?你可以說是一壺酒,濃烈甘醇;也可以說是一杯茶,淡雅清馨;而在我看來,韶關更像是一本書,打開它,一股墨香撲面而來,那迷人的山水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紅色文化盡在其中,一路走來,一路翻閱,讀不完,看不夠……

    丹霞山:大自熱的神奇造化

    丹霞山,這個由寓意祥瑞的三個漢字組成的地名,早已是我耳邊的「熟客」,可是我竟然沒有去過,即是到過韶關兩次,也沒有說再往前幾步,去聞名遐邇的丹霞山看看。真是忙得沒有這麼點時間嗎?

    其實,還是骨子裏的傲慢——要說高猛奇峻,泰山、天山、祁連山、喀拉崑崙山,我都去過;要說旖旎秀麗,黃山、廬山、峨眉山、九寨溝,我也曾經踏足。那麼一個地處粵北的丹霞山,與之相比,還能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優勢呢?

    然而,2019年10月19日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當我一走進仁化縣境內的丹霞山,就被它獨特的、出乎我想像的長相震撼了。只見方圓上百公里,橫空出世般聳起一座座紅色山體,山峰如林,錯落有致,陽光照射到岩石裸露的地方,甚至有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在山與山之間,峽谷通幽,鬱鬱蔥蔥;碧波蕩漾的錦江自東北向西南,在丹霞山群中蜿蜒穿行,兩岸峭仞臨江,赤碧相映,民居寺院,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啊……

    原來,山水還可以這樣生長!

    我為自己遲遲現在才來到丹霞山而抱憾,而丹霞山卻似乎原諒了我曾經的傲慢,不僅讓我欣賞到它高光的顏值,還敞開心扉讓我領略到它的內秀。

    丹霞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還是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和科普旅遊、教學實習基地。這可是個了不起的榮譽!在這個巨大的園區內,除了錦江、翔龍湖等水系外,更有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柱等六百多座,比如著名的陽元石、坤元山、雙乳峰、睡美人、石窟寺、夢覺關、百丈峽、一線天、天生石拱橋等等,可惜時間原因,我不能一一走近,大多只能遠眺它的英姿和尊容。

    每一處自然景觀的背後,往往因為有了人文力量的融合,自然景觀便有了一定的文化內涵,便多了一種生機,使其得以發展、得以源遠流長。丹霞山亦是如此。據史料載,早在北宋徽宗崇寧年,法雲居士雲遊至丹霞山夢覺關,只見山石「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不禁發出「半生都在夢中,今日始覺清虛」的感嘆,揮筆題寫下「夢覺關」三字,並在這裏建造庵宇,供奉觀音菩薩,從此丹霞山就有了香火;到了清康熙元年,廣州海幢寺澹歸禪師來丹霞山開闢道場,先後修建了大雄寶殿、彌勒殿、觀音閣、藏經閣、禪房等,一座禪音悠悠的半山寺院掩映在赤壁綠林之中,名曰「別傳禪寺」;康熙二十一年,廣州海幢寺的另一位高僧古健,在丹霞山半寨和洪岩兩處修建庵堂,三十年後又重塑十八羅漢,使得丹霞山的香火興旺不絕……而今,當地政府對丹霞山的生態保護與文旅發展高度重視,丹霞山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妖嬈迷人。

    離開丹霞山時,已是夕陽斜照。回首望去,那橫臥中的巍峨、低姿中的雄偉、錯落中的壯闊、靜謐中的激情,這不正是丹霞山獨有的氣象嗎?

    南華寺:禪宗的「南宗祖庭」

    坐落於韶關馬壩鎮曹溪之畔的南華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這裏是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亦稱六祖道場,或「南宗祖庭」。

    我初訪南華寺,已經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次留下的印象,寺院裏菩提樹、銀杏樹、小葉榕、還有蒼松翠柏,濃蔭蔽天;大大小小的禪房和寶殿錯落有致。香客絡繹不絕,香客中以婦女和老人居多,到處都是香火燭燈,青煙繚繞。寺里的重地當屬「六祖殿」,殿內供奉著六祖惠能的真身,這真是個奇蹟……

    這次再來南華寺,最想拜謁的當然還是六祖真身像。六祖於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在他的家鄉新州國恩寺圓寂後,真身和所傳衣缽被迎回韶州(今韶關)曹溪寶林寺(即今南華寺),回到了他弘法三十七年的禪宗「南宗祖庭」,供奉至今。

    相傳,北魏時期初祖達摩從印度來到中國傳法,一傳傳給二祖慧可,慧可傳給三祖僧璨,僧璨又傳給四祖道信,道信再傳五祖弘忍,弘忍傳給惠能已經是六祖了。此後禪宗分成南北兩支,神秀以「漸悟」禪法在北方建立北宗,惠能以「頓悟」禪法在南方建立南宗;不久,北方神秀的「漸悟」禪法已顯頹勢,而南方惠能的「頓悟」法門則蒸蒸日上,逐漸取得了禪宗的正統地位,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惠能也因而成為中國禪宗的集大成者和實際上的創始人,他的《六祖壇經》是佛學經典,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這裏,我特別注意到兩點:一是惠能先成祖、後成佛,先禪修、後剃度,這種情況在佛教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二是惠能不識字,在東山禪寺拜五祖弘忍為師僅僅數月,而且一直在後院做舂米、掃地的雜活,就因為他口述了一首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弘忍便把六祖的法衣傳給了他。只能說,五祖弘忍除了有一雙慧眼外,更是一位偉大的智者、賢者和勇者!五祖的功德還不止於此,他看透佛界亦有的是非險惡,告誡惠能:法衣到他這裏為止,不再往下相傳。所以,也就沒有了七祖、八祖……但至此禪宗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民間,使之平民化、大眾化、生活化。

    此刻,站在六祖惠能大師的真身像前,我看到一個偉大而又普通的行者穿越時空隧道走了過來——他幼年喪父,在饑寒交迫中度過童年;他沒有讀過書,是一個以砍柴為生的貧苦樵夫;他一聞而悟道,千里迢迢遠赴湖北黃梅拜師求法;他為法而忘身,歷經艱辛開啟「頓悟」法門,創造性地建立了中國化的禪宗體系,給外來佛教注入了新的內涵,使之氣象煥然、生機勃發。

    禪,是宗教,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信仰,也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禪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與我們每個家庭密不可分。凝聚著東方智慧的禪宗,追求的是真實人生,關注的是個體生命,開悟的是自由心靈。

    兩年前,我受邀根據六祖的生平事跡創作了一部實景劇《六祖惠能》,在惠能大師的故鄉新洲(今新興縣)禪域小鎮定點演出。劇中六祖惠能對眾香客有這樣一句推心置腹的話:「大家不必拜我, 要多拜拜你們的父母。普天之下,眾生皆父母,孝父母就是孝天下大眾;也要拜拜你們自己,因為你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佛……」

    城口鎮: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

    韶關,一片紅色的熱土!

    由於其位於粵、贛、湘三省交界的獨特地理位置,「據五嶺之口,當百越之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孫中山先生曾兩度率國民革命軍在韶關誓師北伐。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    千里長征曾在韶關經過。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韶關留下戰鬥的身影。韶關亦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革命活動的重要地區,全市革命舊址、紅軍遺蹟多達數百多處,有近一百個鎮(街道)、四千多個自然村屬革命老區,位於韶關市仁化縣的城口鎮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們來到城口鎮的這天——2019年10月22日,正是83年前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與紅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標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結束的日子,也是目前廣東省內唯一一個以長征為主題的「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建成開館的日子。身著校服的學生、穿着老式軍裝的老兵、各路媒體記者、參加開館活動的領導,齊齊聚集到這裏,這個偏遠的山區小鎮突然間非凡地熱鬧起來。

    紀念館展出的主要內容為中央紅軍於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長征過境粵北的歷史事件和紅色文物。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七天後進入廣東粵北的城口鎮至銅鼓嶺一線。城口鎮有多麼重要呢?據仁化縣史志辦公室編著的《紅軍與仁化》一書所記載,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這樣囑咐擔任主攻任務的一營營長曾保棠:「城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口子,幾萬紅軍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城口!」而這條紅軍主力的必經之路,恰恰是國民黨重兵把守、嚴密封鎖的重地。

    城口鎮一戰,紅軍知己知彼,採取奇襲戰術,乘敵不備在夜間發起突襲,成功奪取城口,俘敵100多人,繳獲槍支數百,子彈一萬多發及大批糧食、煤油等重要物資。而緊接着的銅鼓嶺戰鬥,則是一場慘烈的血戰——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國民黨粵軍,讓剛剛攻佔城口的主力部隊得以休整,紅軍派出一支部隊從城口南下阻敵,在銅鼓嶺與粵軍相遇交火,持續激戰兩天一夜,殲敵80多人,而紅軍則以犧牲140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粉碎了敵軍增援城口鎮的企圖,成功突破了國民黨軍隊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

    城口、銅鼓嶺之戰是紅軍長征入粵的第一戰,戰役規模不是很大,但意義不小,至少有兩點:其一,紅軍長征伊始,需要有一場勝利打擊敵人、鼓舞我方士氣,城口、銅鼓嶺之戰做到了;其二,補充了給養,為紅軍短暫休整、繼續北上創造了條件。

    我算了算,從城口、銅鼓嶺之戰至今已經八十五年了。八十五年啊,終於有了這個「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有了這個館,當年那些戰死沙場的英魂就有了歸宿,他們可以回家了。而前來參觀瞻仰的年輕一代,也就有了歷史的記憶,知道了什麼是紅軍?他們從哪裏來?要到那裏去……

(「2019第十屆『品鑑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專稿)

2019年11月6日  於美林湖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行走韶關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