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着最後一幅閉合槽連續牆鋼筋籠順利吊裝入槽,廣州地鐵十號線西塱站主體圍護結構地下連續牆工程順利完成。
據悉,十號線西塱站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花地大道南北側,為地下四層側式站台車站,車站長173.48米,寬28.4米,採用明挖順作法施工。車站圍護結構共103幅地下連續牆,地下連續牆牆厚0.8-1米,深度約21-33米。作為四線換乘車站,西塱站施工現場周邊環境複雜,且緊鄰既有運營地鐵站、公交站場、市政橋樑、房屋建築群等,施工面臨巨大挑戰。
今年4月,西塱站圍護結構施工正式開始,受場地因素制約,現場僅可供11幅地下連續牆施工。為儘快打開施工局面,廣州地鐵及施工單位北京城建克服場地條件限制,對施工組織方案進行了調整,先後完成一號線西塱站露天平台及原一號線與廣佛線換乘通道的拆除改建、芳村西塱公交站場就近新建騰挪工作,有效拓展了施工作業面。
一號線西塱站露天平台及原一號線與廣佛線換乘通道拆除改建工作施工工期緊、難度大。為減少施工對乘客出行的影響,參建各方積極與運營部門聯動,共同對施工方案進行合理優化,加大人員及物資投入,科學組織施工,僅用時40天,就完成了框架結構拆除工作。
而芳村西塱公交站場的部分新建場地位於公交站運營區域內,地鐵建設者們要在不影響公交站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完成新建騰挪工作。為此,他們積極與站場管理各方協調,先後克服施工難度大、申報手續複雜的困難,將新建站場工作分兩期進行,在4月16日完成車站臨時導改後,用時12天,在4月28日完成二期施工內容,並順利通過公交集團驗收、接管。
西塱站混凝土澆築
改進施工工藝效節約工期
由於地鐵十號線西塱站距一號線西塱站距離較近,車站圍護結構施工必須不能影響既有車站的結構穩定性,同時還要確保乘客乘車的舒適性,成了地鐵建設者們反覆思考的問題。
根據原來的施工方案,車站施工中將採用抓槽機和沖樁機施工,反覆沖抓震動較大,且地下連續牆常規接頭都不同程度存在槽段接縫夾泥夾砂的情況,易造成局部滲漏。為此,施工項目部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從方案編寫、設備選型、泥漿性能控制、鋼筋籠焊接工藝優選等方面精準把控,及時變更施工方案,決定採用銑槽成槽工藝。銑槽機用鑽頭摩擦土體掘進較為柔和,套銑接頭則將槽段接縫部分的泥沙洗涮掉,儘量減少接縫處泥砂。槽段搭接處形成鋸齒狀素混凝土咬合面,使相鄰槽段混凝土很好地結合,且具有良好的密水性能。方案變更後,西塱站地下連續牆施工比原有方案提前1個月完成既定任務。
截至目前,地鐵十號線(西塱-石牌橋)土建工程累計完成47%。14座車站中,4座已封頂,9座進行土建施工,剩餘1座進行前期準備;14個區間中,3個已貫通,3個及出入段線進行土建施工,其餘進行前期準備。廣鋼新城車輛段進行土建施工。(記者 黃裕勇 通訊員 陳子昕 陳虎輝 洪欣宇)
頂圖:西塱站鋼筋籠吊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