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廣東組織“紅動古道 綠動鄉村”南粵古驛道活化系列活動

2022-01-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1月7-11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地質局,依託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平臺,指導惠州、梅州、潮州等地舉辦“紅動古道 綠動鄉村”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動。目前先後打造出南粵“左聯”之旅、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平遠“尋烏調查”之旅等多條經典紅色體驗線路,在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挖掘方面也是碩果累累。
 
    粵港澳三地逾百萬人次沉浸式參與
 
    “紅動古道 綠動鄉村”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系列展示活動邀請中央、省級和香港等媒體採訪團,粵港澳青年,中小學生,文旅研學專家,省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專業志願者(簡稱“三師”)等走進惠州市惠東縣,梅州市梅江區、大埔縣、平遠縣,潮州市潮安區等地走訪。
 
 
    1月7-8日,30餘名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走進惠州市惠東縣高潭古道(紅軍路),在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中洞村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百慶樓內參觀、學習,並親手製作紅軍茶,品嘗紅軍飯,聆聽由廣州樂團小號手劉禹軒演奏的《國際歌》。在激情澎湃的弦樂聲中,省“三師”專業志願者,還在現場為粵港澳青年講述了高潭古道的修復活化工作,並與青年們一起修葺古道小景“同心池”。
 
    1月9日,中央紅色交通線(南方線粵東段)紀念柱在梅州市大埔縣棣萼樓前舉行揭幕儀式。當地小學生情景演繹央視熱播電視劇《絕密使命》中潘雨青(原型蔡雨青)、孫同階(原型孫世階)等人護送重要資訊、對接重要人物的劇情。星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陶英還攜手“花腔精靈”聲樂團隊在棣萼樓、汀江遊船上獻唱《映山紅》《唱支山歌給黨聽》《領航》三首經典紅色歌曲。在大埔縣工農革命政府公安局舊址,省“三師”專業志願者現場義賣一百套紅色文創作品,並將所得捐贈給當地。
 
 
    1月10日,梅州市梅江區熊銳故居,迎來了其修繕後的第一批“客人”。來自粵港澳三地的教育及旅遊研學專家和學生們一起走進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建築,深入瞭解華南教育歷史。同日,由國家文旅部、廣州市民宿協會、五星級總廚協會、旅遊互聯網平臺組成的專家組走進南粵古驛道鄉村振興示範點梅州市平遠縣仁居村,感受這座紅色古村的新變化、新氣象,並與本地經營者代表座談交流文旅產業發展的經驗。本次參觀體驗活動甄選了紅四軍紀念館、駕虹橋、井下吳屋、老東門街謝屋紅軍標語、紅四軍第3縱隊7支隊駐地舊址、民國廣東四大銀行金庫舊址等節點。
 
    1月11日,在潮州市潮安區洪靈菲故居內,一場別開生面的南粵“左聯”紅色文化直播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的關注。當天文化直播活動由中國網、今日頭條、新浪新聞、百度新聞等同步線上直播,線上觀看人數破百萬。
 
    廣東多路徑活化紅色遺產資源
 
    據主辦方介紹,系列活動以“紅動古道,綠動鄉村”為主題、將古驛道沿線的紅色資源與綠色鄉村有效串聯,多路徑活化利用紅色遺產資源,帶動沿線鄉村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中央紅色交通線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為解決黨中央和中央蘇區間的聯絡問題,精心策劃的一條秘密交通線路,在黨史上做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貢獻,被稱之為“中華蘇維埃的血脈”,列入了新版的中共黨史,是廣東寶貴的紅色遺產資源。中央紅色交通線(南方線粵東段)一般是先由上海乘輪船至香港、汕頭,由汕頭乘火車至潮安,由潮安乘電船或機帆船沿韓江、汀江至大埔縣茶陽鎮或青溪鎮,上岸後再走山路經過多寶坑、鐵坑、伯公凹進入福建永定桃坑,最後抵達瑞金。特別是梅州大埔縣當時是“赤白交界”地區,是中央紅色交通線進入蘇區“最後一百里”線路上重要的交通中轉區域。
 
    粵港澳三地傳承教育救國精神
 
    抗戰時期,以中山大學為代表的華南地區的中高等院校內遷至韶關、清遠、梅州、雲浮等地展開艱難的教學和救國運動,同時嶺南大學、培正培道中學等一大批當時知名大中學校也紛紛遷抵粵北展開教學,並且還接收、招錄了不少來自港澳臺的學生。目前,廣東中旅、香港遵理國際教育等企業將發揮自身優勢,依託南粵古驛道、華南研學及中央紅色交通線等歷史資源,傳承教育救國精神,以教育研學視角配合推動古驛道的遺跡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以促文旅+產業振興為目標,從廣大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發,遴選特色研學地點,梳理豐富多彩的研學資源,研發和推廣高質量的研學產品;同時將與各方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的歷史文化品牌,講好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特別是教育建設貢獻力量。
 
 
    追尋新時代“紅色電波”
 
    1930 年前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魯迅、茅盾、田漢、瞿秋白等為代表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在眾多“左 聯”青年中,來自韓江流域的洪靈菲、馮鏗、戴平萬、陳波兒、柯柏年、梅益被稱為“左聯潮州六傑”。活動當天,當地師生通過朗誦“左聯”英烈的文學作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學院黃奕璿自然與外國教師一起以中英雙語介紹左聯文化與著作,在修復後的洪靈菲故居現場搭建起南粵古驛道紅色文化直播間。該文化直播間是廣東活化利用革命文物的典型案例,傳承了“左聯”文化的創新傳播精神,是新時代下運用新手段的紅色文化傳播方式。(記者 蘇偉)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