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產業創新未來如何?陳小洪解讀質量更高的創新發展之路

2021-12-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我國當前產業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如何?領先企業的創新經驗和啟示有哪些?我國產業創新政策是否存在優化空間?12月20日,受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深圳高質量發展與新結構研究院的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小洪以《我國產業創新能力及模式:基本認識、經驗和挑戰》為題,在深圳南山區飛達亞科技大廈進行了一場講座。來自深圳市政府部門、哈工大(深圳)和行業協會的企業代表數十人參與活動,獲益匪淺。
 
活動現場
 
    陳小洪指出科學說明規律,技術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工具,工程提供人們需要的人工產品,創新是通過技術、「條件」的新組合提供新的商品或者新服務。科學、技術、工程知識相通,但功能、相應知識的性質、機制及與創新的關係亦有所不同。市場經濟體制下技術創新發生的機制可以用技術可能性、需求規模和可專屬性三個因素說明,創新需要的三個基投入要素是知識、資金和企業家,企業則是企業家創新的組織載體。
 
    陳小洪根據中國40個領先企業創新經驗,從企業創新視角討論了國内產業創新的能力水平及基本模式。他認為這些企業成功創新的基本經驗是:創新戰略始終抓住技術與需求結合的關鍵,只是不同時期創新戰略有所不同;隨着技術能力的提升取得很多突破性創新成果,有原始創新,亦有追趕型突破性創新:重視通過研發及創新模式的改進不斷提高研發創新的效能效率;建立了覆蓋研發及創新戰略、管理流程及基礎的創新管理體系;創新戰略與發展戰略互動支持;能夠抓住環境、需求和技術軌道變化進行創新;重視利用國家創新體系的支持進行創新;國家發展改革開放的政策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支持了企業創新。
 
    他說,根據對領先企業的經驗研究和國內有關研究,可以認為以領先企業為代表的我國產業創新能力進步很快,已經能夠緊跟國際先進水平,有些企業達到並跑甚至領跑水平;我國企業創新,目前仍然是以應用型、改良型創新為主,即基本技術原理來自國外,但源於我國的技術也越來越多,甚至已經出現基於我國基礎研究的創新;我國企業在知識、技術、產業基礎和供應鏈等方面依然存在短板;我國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主要源於覆蓋企業研究、開發、製造、採購(供應鏈合作)、市場銷售服務的價值鏈的整體能力,而不僅是某個環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國產業創新已經有了很好的能力基礎,能夠支持產業創新能力的持續進步提升」。

    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未來之路
 
    中國產業創新的未來會如何演進,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陳小洪表示要質量更高的創新發展之路,圍繞這個問題從國家、產業、企業三個層面進行了探討。
 
    國家層面,他認為到2035年,根據國家明確的戰略、以數碼技術為中心包括新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發展等的科技及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經濟及科技等內外環境變化的情況,我國的科技發展創新模式將是政府協調統籌功能更強、與市場有機結合的科技創新發展模式;我國研發投入、研發投入中基礎研究投入、企業研發投入及其中的基礎研究投入的總量和比重將達到國際先進國家的水平;國家創新體系,通過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調整發展、更高水平的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的發展、能支持顛覆性源頭創新的科技金融和科技財政體系的完善,進一步改進發展,更好地支持創新。
 
    產業層面,陳小洪認為,未來隨着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產業將湧現,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大勢所趨;中國產業將從追趕創新變為緊跟、並跑、引領創新並舉,出現更多的群體創新、連鎖創新;產業發展組織體制模式將進一步變化。
 
    企業層面,更多地進行突破性創新、進行更多的不同模式的源頭創新;更高質量及水平的協同創新、整合創新、疊代創新、開放創新模式將是提高創新效率效能的基本方式;強化與創新互補的製造及市場能力,夯實製造能力基礎;形成更高質量的科學、嚴謹與自由研究結合的研發及創新管理模式。他還指出我國企業的合作研發已很普遍,成效不小,但在企業合作進行共性技術研發的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講座後,與會者針對報告提出了許多問題,討論交流熱烈。哈工大(深圳)發展規劃委員會主席,經管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唐傑教授表示,陳小洪研究員的講座給大家認識研究產業及企業的創新問題及未來的發展之路可以幫助開拓思路、提供啟發。改革創新是深圳這座城市的根與魂,而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發展也只有站在創新的潮頭,才能行穩致遠。(記者 黃鳳鳴)

    頂圖:陳小洪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