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不用聲音的文化交流大使,是華夏民族傲視西方的“第五大發明”,是最能體現華夏民族文明史的物質載體之一。對陶瓷而言,泥土在技術與藝術的火光淬煉中融合出的非造物主之功而是人類智慧創造的結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德化先民們建窯燒瓷、煉土成金,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在世界陶瓷文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古代三大瓷都之一,是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器物、文化和見證。德化的窯火歷經千年生生不息!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為中國第56項世界遺產,德化窯址也隨之成為首次瓷窯類的世界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手段,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途徑之一,更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與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珍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時強調,要保護好文化和自然遺產,讓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和資源來共同推進,需要建立一個命運共同體來推進實現共同的目標。
地方學校、教師在保護、傳承地方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中當仁不讓。德化一中,這所瓷都的百年名校扮演了德化白瓷非遺保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與完善新形勢下培養地方特色人才的方法與途徑,一方面,堅持以德化白瓷文化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沃土,不斷汲取其養分,另一方面,又自覺地與推進德化地方白瓷藝術教育的發展相融合。德化一中深知,舉世無雙的德化白瓷是德化學子得天獨厚的文化印記與風土特色。德化一中結合學校教學特點,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本土文化,突出體現、強化地方特色,服務地方起到了表率作用。德化一中堅持以校園文學與陶瓷藝術為辦學特色,主辦了“‘瓷韻·文學之旅’研學夏令營”活動,充分對外展現德化的傳統陶瓷文化藝術。活動中,學生們在講解中回望宋元時期的“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置身於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揚帆起航的船隻跟隨德化白瓷來到了德國皇家以及璀璨的法國凡爾賽宮,又化身七次下西洋的鄭和攜溫潤雅致的“中國白”遠赴阿拉伯、紅海和非洲東岸。德化一中在探索德化白瓷文化風情特色、人民喜聞樂見的白瓷文學藝術方面,充分利用地區特色教育資源和學校優勢,開展“一瓷一語”瓷雕藝術文學采風、陶瓷創作勞動實踐、陶瓷文創基地職業體驗等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學生的從千年不熄的白瓷工藝中學習培養德化白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
德化一中利用身臨其境的教育環境和觸手可及的陶瓷特色教育資源,向學生展現了了全縣上下為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把精美的瓷器做出來、擺出來、還要傳出去”而不斷共同奮鬥的美好畫卷,使得學生樹立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提升藝術教育,為產學研服務提供價值,為明日的陶瓷名師巨匠的銳意創新播下種子,為新時代的德化“帶著夢想闖世界”帶來了各種新的可能性。德化一中 “讓特色文化開出‘五朵金花’” 的特色文化建設理念,引來了更多媒體與多所省內重點高中的關注,形成了較大的輻射影響,對發展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
德化一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六個下功夫”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德育課程體系。學校開展的一系列精彩紛呈的陶瓷藝術與校園文學的講座和近距離欣賞體驗陶瓷藝術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們倍感親切與震撼,激發了德化學子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使得他們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賦予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以新的時代內容,增強他們建設家鄉、強我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德化白瓷是德化獨有的歷史文化發展中積澱下來的、能夠體現地方長期歷史進程中的歷史文化遺跡的文化符號。德化一中發揮鮮明的導向和影響作用,通過舉辦“科技節”、“文藝節”“體育節”“陶瓷節”與“文學節”等校園文化活動與陶藝實踐體驗,增進學生對德化的認識與瞭解、熟悉與熱愛,在潛移默化與快樂濃厚的氛圍中受到教育與感染,激發學習動力與熱情,發展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具有重要意義。更具感染力的“育人”、“樹人”使得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校的工作能夠使德化白瓷文化得到優化和系統化,這種對地方文化有意識的培養和應用,更有利於德化白瓷這項非遺得到更好的傳承。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德化一中將教育工作、非遺保護工作與地方工作形成了一個長遠的、系統的良性迴圈,將為德化今後的高品質發展超越帶來更為廣闊的空間,在民族瓷器文化與德化地域特殊性中找到了中華民族與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價值。
德化一中,通過德化白瓷這一紐帶,立足“美育為人生奠基”的育人理念,凸顯“校園文學與陶瓷藝術”辦學特色,引領學生體味欣賞“美好生活”的愉悅與和諧,用白瓷文化使學生的知、情、意、行諸方面協調發展、志存高遠,提升主體品格,做純粹有德之人,可謂瓷白如玉,潤德無聲,化而育人,必將有助於廣大德化學子成為有益於德化、有益於中華、有益於世界的優秀人才,必定能助力德化乃至國家行穩致遠。(鄭成文 黃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