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正式啟幕,王永禮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泉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扛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擔當,奮力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的報告。
王永禮代表中國共產黨泉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攝影:泉州晚報社記者陳英傑)
這是「創新泉州」。五年來,泉州堅持以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抓手,大力推進科技和體制機制創新,區域板塊發展活力和動能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方面,泉州是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堅持「不論體制求發展」,在人才引進、平台建設、成果轉化、經費支持等方面,量身定製優惠措施,引進了17家大院大所,包括大學系、中科系、軍工系、企業系,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增加到59家,新增眾創空間70家,科技孵化器3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37家(2020年新增350家),比十三五初期翻了兩番,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41家,人均發明專利達10.4件/萬人,居福建省第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實施67項國家級改革試點,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市場主體從2015年底50萬家增加到2020年120萬家,在全國百座經濟活躍城市綜合排名第15位。
這是「智造泉州」。五年來,泉州以以中國製造2025為抓手,加快「機器換工」和智能化改造,積極推動傳統強鏈、重化補鏈、高新建鏈,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全市其中有超過50%的規模以上企業,累計有4500多家(次)企業進行「機器換工」和數碼化改造。五年累計完成技改投資3007億元,年平均增速13.7%,企業減少用工20%,效率提高50%。新冠疫情期間,大抓新經濟拓展、老產業鏈提升,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泉州已形成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製品、紙業印刷等九個千億產業集群。九成以上的製造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超40%,連續多年成為全國快遞城市10強。
這是「海絲泉州」。五年來,泉州大力推進海絲先行區建設,大力推動泉州項目申遺,加強古城保護,海絲泉州對外影響力和辨識度大幅提升。2018年泉州以 「古泉州(刺桐)史跡」的名義,由國家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進入第二檔次(補充材料),2020年泉州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這個項目名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遺產點由16個增加到22個(南外宗正司、市舶司、德化窯遺址、安溪冶鐵遺址、安平橋、順濟橋),並於今年7月份申遺成功;「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國家級文保單位13個,增加數量全省最多,目前總量達44個,位居全國城市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4個,有5個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全部三大類別非遺名錄的城市(南音、木偶、水密隔艙造船技術)。同時,泉州還實施古城提質戰略,結合國家住建部「城市雙修」試點,推動一批項目改造成效明顯。並積極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成功舉辦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主辦四屆海絲國際藝術節、國際大體聯亞洲杯、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重大活動,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貿易額突破1000億元。晉江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最高達到844萬人次,港口吞吐量穩居億噸大港行列。
這是「美麗泉州」。五年來,泉州大力推進新城集聚、生態連綿帶建設,加強生態環境整治保護,城市品質、城鄉顏值進一步展現。泉州具有良好的山水格局,近年來大抓「生態連綿帶」建設,已建成山線水線等一批生態廊道、口袋公園。環灣向灣同城步伐加快,中心城區面積由206.5平方公里拓展至23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從63.6%提高到68.5%。「十三五」期間,泉州中心市區空氣質素優良率均達95%以上,2020年達到97.5%;主要流域和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基本消除了城市的黑臭水體。蟬聯國家衛生城市,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
這是「幸福泉州」。五年來,泉州堅持以民生XIN行動和「四心工程」為抓手,着力抓重點、補短板、建機制,讓老百姓共享幸福平安生活。提前兩年實現貧困人口脫貧、181個貧困村全部摘帽,經營性收入低於5萬元的薄弱村全部消除。建立民生熱難點化解機制,市級財政每年七成以上投入民生領域,新增一批教育、醫療、養老床位(五年累計新增中小學學位18.3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7萬個、醫療機構床位1.7萬張、養老床位1.6萬張,分別佔總數的14.1%、17.7%、35%、36.7%)。同時高端嫁接引進清華、北大、首師大等優質教育資源和台灣頤和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並持續改善公共服務配套,比如被親切稱為「小黃人」的「微笑單車」,2016年7月啟用以來,已覆蓋全市7個縣市區,投入3萬多輛車,會員數高達98萬多人。(鄭成文 肖曉錦)
頂圖:泉州百姓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攝影:曾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