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綿陽遊仙區百名教師紮根藏鄉 催開「教育之花」

2020-11-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是國家級老少邊窮病教的藏民族聚居地,30年來,活躍着一支「遊仙籍」教師群體。從1998年四川省委「十年行動計劃」到2012年中央的「教育援藏」,四川綿陽市遊仙區每一年都會從積極遞交援藏申請的老師中精心選派一批思想政治素質好、教學業務能力強、懂民族政策的教師到藏區支教。目前,遊仙區已有近100名教師參與支援壤塘教育工作,他們以不怕吃苦的鬥志和對教育的赤誠之心戰鬥在雪域高寒之地,他們用愛心守護童真,用真情澆灌希望,用堅守呵護雪域高原「夢想的翅膀」。
 
 
    成為壤塘兒女的雍乾松,已在南木達小學躬耕了20個春秋;三次參與支教工作的李根成,現年52歲,是目前參加援藏工作年齡最大的教師;兩次參與援藏的肖長龍,參與研究三個省級重點課題,為壤塘教育科研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多年關心壤塘中學的發展,為師生捐助書籍、衣物的賈鯤;帶着對病重女兒的愧疚依然堅守工作崗位的劉兆春……他們為改變藏區落後面貌盡着自己的最大努力,譜寫出一曲曲援建之歌。「戰勝困難,主動作為。壤塘條件艱苦,大家要有吃苦的準備。你們是去幹事的,要聽從組織安排,做好本職工作,還要積極想辦法,像在遊仙一樣,做出更大的成績!」支教老師臨行前,遊仙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蔣世界總會這樣叮嚀他們。不負所託,遊仙援藏教師進入藏區,克服高原反應後迅速投入工作,憑着紮實的功底和素養,很快就成為當地的骨幹。
 
    2014年6月,壤塘縣委、縣教育局決定在秋季開辦「綿陽班」,該班全部由綿陽援藏教師執教,旨在為全縣教育優質發展趟出一條路子。作為四川省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遊仙區優秀教育工作者、有着20年班主任經驗的龔仙彥主動請纓,勇敢地挑起了首屆「綿陽班」班主任的重擔,並擔任數學、科學兩門學科的教學工作。龔仙彥遭遇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語言問題。開班時,班上僅有5名來自縣城附近的學生能理解簡單的漢語,其餘的學生來自壤塘13個鄉鎮牧民家庭,平時都不說漢語,也聽不清漢語。為了解決溝通問題,龔仙彥絞盡腦汁想了很多「笨」辦法:給教室里物品貼上漢、藏文標籤,每天跟孩子做「看物體,猜詞語」的遊戲;跟孩子們一起看漢語動畫片;「手舞足蹈」的「表演」,用身體語言傳達信息……一套笨辦法下來,慢慢地,孩子們能夠聽懂、看懂了,2個月後,孩子們基本能跟上教學進度。
 
 
    一年又一年,龔仙彥就這樣繼續「留守」藏區。他不但成為了孩子們喜歡的龔老師,還成為了孩子們眼中的「阿爸」,家長們也由不理解、不信任,到以孩子進入「綿陽班」為榮。現在的「綿陽班」已成為壤塘縣義務教育的響亮名片,先後接待了縣內外1000餘名教師的參觀學習。「綿陽班」的班級管理制度、學生常規管理制度,綿陽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在壤塘縣13所學校全面推廣。
 
    2019年,遊仙區教體局被省教育廳通報表揚為省內優質學校對口幫扶深度貧困縣中小學校工作先進集體,2名教師被評為四川省支教工作先進個人。援藏教師洪紹斌和龔仙彥2016年被四川省委組織部、省委統戰部、省人社廳聯合表彰為四川省對口援藏工作先進個人。阿壩州康巴衛視為龔仙彥專門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藏區阿爸》,作為阿壩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紀錄片之一。龔仙彥堅守壤塘縣寄宿制小學援藏6年、創辦「綿陽班」的新聞紀錄片,在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頻道播出。
 
    為進一步促進教育幫扶工作走深走實,遊仙區與壤塘縣教育局簽訂了《關於在遊仙區開辦壤塘教育學苑框架協議》及補充協議。全區9所學校(園)分別與壤塘縣9所學校(園)建立了「校對校」結對幫扶關係。從單一結對幫扶向全區整合轉變,集中調配人、財、物資源,由以往「一對一」的幫扶格局轉變為「多對一」,大大提升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張寶杉)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