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導:茶是從土地里生長出的藝術,是自然恩賜與人工培育的雙重結晶。擁有近2000年歷史的宜興茶長盛不衰,迎來產業新機遇。12月30日,2019年江蘇省茶葉科技發展大會在宜興舉行。業內專家建議,宜興茶要放大特色,做深內涵,在國際化發展中可通過港澳平台,向外輻射。
2019年江蘇省茶葉科技發展大會在宜興舉行
從江蘇省會南京出發,高鐵40分鐘即可抵達宜興。這裡蜿蜒的山脈、豐富的水系中蘊藏着眾多植物品類,也孕育出獨一無二的紅茶。「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說的即是宜興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總結,宜興紅茶具有「花蜜香、甘鮮味」的特點。
東部沿海的江蘇省,擁有51萬畝茶園,干毛茶總產量1.4萬噸,其中名特茶4671噸,產值25.2億元。宜興是江蘇最大的產茶區,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均居江蘇之首,年產名優茶868噸。在綠茶為主的江蘇茶中,宜興紅茶獨樹一幟,正以「陽羨茶」、「宜興紅」等區域公共品牌為合力,瞄準更為廣闊的市場。
放眼世界,紅茶佔全球茶貿易量的75%,但中國紅茶似乎錯失了發展黃金期。十年來,中國紅茶出口從2009年的4.4萬噸降到2018年的3.3萬噸,減少17.5%。儘管出口均價增長了4.3倍,金額增加2.1億美元,但與龐大的消費市場相比,仍有海量空間。更為嚴峻的是,2018年,中國紅茶進口達3萬噸,來自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的紅茶正迫不及待地加入內需市場的競爭。
「茶行業內主體不強、成本上升、效益趨薄。」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認為,我國茶產業要更上一層樓,必須在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作為江蘇重要的茶產區之一,宜興生態好、名茶多、文化強,茶文化、水文化、紫砂文化等更為茶業增添無窮內涵。希望宜興依靠科技創新,加強茶文化挖掘與融合,加快茶產業提檔升級,打響陽羨茶產業大品牌。
「近年來,宜興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壯大組織規模、加大品牌推介,充分挖掘宜興得天獨厚的茶資源稟賦,高度重視茶葉科技創新發展,積極引進物聯網和綠色防控等新技術,加快新工藝新裝備推廣步伐,茶葉生產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廣。」宜興市副市長吳青峰說。
江蘇省茶葉科技發展大會上,專家為宜興茶發展建言。劉仲華認為,宜興紅茶具備優質紅茶品質特徵,有自己的特色。「宜興茶發酵是核心。」他建議,宜興紅茶在傳承傳統的同時,要重視輕發酵,讓茶葉有更多茶黃素積累,也要出花果香,形成回甘味的積累。
在打造品牌的同時,宜興正積極推動紅茶「走出去」。劉仲華認為,抓住港澳平台很重要。「香港儘管很多人祖先來自廣東、福建等區域,對於烏龍茶、普洱茶情有獨鍾,但現在年輕群體成長起來,消費結構也在改變。」劉仲華說,紅茶是一個真正國際化的茶種,宜興可通過香港、澳門窗口向外輻射,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90%以上都是紅茶的消費者,可以通過香港這樣國際化影響力比較大的平台和企業,幫助宜興茶更高效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