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特别报道

【鄱陽湖候鳥保護媒體採風三】

2019-11-05
来源:香港商报网
他們用血水和汗水讓「候鳥天堂」安全永駐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美勤 報導:10月30日至31日,江西省林業局組織央廣網江西頻道、國際在線、江西日報、江西衛視、江西廣播電台、鳳凰網、香港商報等12家全國主流媒體,以及九江市7家市級媒體組成採訪團,走進都昌縣、永修縣集中採訪越冬候鳥保護工作和鄱陽湖國際觀鳥周的準備工作情況。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鄱陽湖水落灘出,水草野花飄香,大批來自內蒙古大草原、東北沼澤和西伯利亞荒野的珍禽候鳥飛臨鄱陽湖越冬。記者在採訪期間,用望遠鏡清晰地看到湖面鶴鳥展翅起舞,天鵝、雁鴨悠閑覓食,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
 
  生態畫卷的背後是保護者的堅持不懈。在江西省林業局的帶領下,採訪團成員與多名堅守在鄱陽湖沿岸的奉獻者們進行了交流。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在鄱陽湖區,以湖為家,以鳥為伴,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他們無懼嚴寒酷熱,傷痛病患,把滿腔的熱愛與赤誠,獻給一花一草一木,讓「候鳥天堂」安全永駐。
 
  巡湖中艱辛與危險並存
 
 
鄱陽湖的候鳥「守護者」王小龍負傷接受記者採訪
 
  記者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見到王小龍時,他的左手和肩部正綁着紗布,負傷接受我們的採訪。9月20日清晨,王小龍在鄱陽湖湖泊巡湖時,不慎摔傷,致使左肩粉碎性肱骨骨折,目前正在康復中。1965年出生於鄱陽湖畔的王小龍,部隊退役後分配到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保護站,成為一名候鳥守護者,一干就是33年。候鳥來臨的季節,也是王小龍最為忙碌的季節,早上5點就從溫暖的被窩爬起來,風雨無阻,攀登上吳城古鎮的最高點——一座20多米高的瞭望塔,用望遠鏡觀察鳥類棲息環境,掌握水鳥的種類、數量及分佈情況,日復一日地記錄候鳥日誌。
 
  為更翔實地記錄一些候鳥的生活規律,有時候天沒亮他就下到湖區,越洲涉水,艱難地行走在湖灘草地上,口渴了,喝口涼開水;餓了,啃上幾個饅頭;累了,就在草地上躺一會兒。一次,他不慎滑進爛泥坑中,當放牧的農民趕到時,他已經昏迷不醒。
 
 
「候鳥保護神」李躍接受記者採訪
 
  「你看鄱陽湖到了冬季,那個氣候是變化無常的,好冷好冷。如果我們穿多了衣服,在泥濘的湖區巡邏極為不便,在湖區巡邏的時候要走很長的路程。在三縣交界的地方,那個地方候鳥特別多,但是那個地方特別容易發生獵殺。所以我們對這些重點區域就是緊扣不放,那就是堅持長期的巡邏。你前面布了,我後面就砍掉,你今天布了,我明天去砍掉,哪怕我的體力不行,我們還是堅持,還要去。」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說到。
 
  2010年3月,李躍與同事一起去周溪鎮巡護,發現有30多個村民在用網捕螺螄。用網大量捕螺螄是被禁止的,不僅會減少候鳥的食物,還會影響生態平衡,李躍立即上前制止。讓李躍沒想到的是,他的話還沒說完,這些漁民便不由分說地將他打了一頓。李躍被打斷了三根肋骨,在醫院住院了一個多月。10多年來,李躍帶着同事起早貪黑,頂風冒雪,冒着生命危險,開展巡護工作,在濕地泥濘中一天步行幾十公里。2008年以來,保護區工作人員巡護里程近10萬公里,排查投毒險情60多次,清理「天網」126千米,砍斷竹篙3萬多根,燒毀作案船隻4條,沒收作案摩托3輛,還了候鳥精靈一片自由飛翔的藍天。
 
  「我這裡被殺過一刀」採訪時,74歲的「候鳥醫生」李春如指着臉上的疤痕說到。1989年12月17號晚,李春如帶着狗巡湖,發現4個人在湖灘上裝「天網」捕鳥。上前制止的李春如被他們用刀刺傷了右臉,至今還留有一道明顯的疤痕。
 
  「現在政府加大了保護力度,偷獵候鳥的行為越來越少。」王小龍說。看到候鳥自由自在地在湖裡嬉戲,沒有人去干擾它們,是他最高興、最快樂的時候。
 
  救治放飛候鳥 既快慰也不舍
 



呵護 傅斌攝
 
  37年來,「候鳥醫生」李春如一直為鄱陽湖候鳥保護工作奉獻力量,2011年,他自籌資金創辦鄱陽湖區第一個候鳥醫院。在有着20多年臨床醫生經歷的他看來「救候鳥跟救人一樣」,在候鳥來的季節里,他除了救護和照顧受傷的候鳥,還要和護鳥員一起去湖裡巡查。有一年冬季,李春如照例巡湖,發現兩隻白琵鷺凍僵被困在湖中,李春如不顧安危,踩上冰面,將它們帶回家救治。經過一個多月的康復治療,兩隻白琵鷺重返大自然。「每次放飛一隻候鳥,就像一位將軍打贏勝仗一樣,非常自豪。」他在巡湖中,還救了一隻被淘汰的蒼鷺,這隻蒼鷺因先天右翅殘疾,被父母遺棄在湖區,從2歲開始,養了18年。「我把鳥兒當家人一樣看待。」
 
  2015年9月,他救治了一隻生命垂危的白鶴「小白」,對「小白」右翅進行複位,並進行了弓形關節處不完全骨折癒合包紮手術,住院觀察了83天。他說這隻「小白」十分愛乾淨,對生活環境十分挑剔。他與「小白」朝夕相處,會一起去巡湖,他走在前面,「小白」就跟在後面,小白還會跳舞,有時把頭貼在他的胸前。2016年2月初「小白」要放飛時,李春茹流下了不舍的眼淚,他在日誌上寫到:「天上飛鶴袖上淚,寄上北地萬餘里,小白還在耳東西,思君無了時。」
 
  在李春如的「候鳥醫院」,候鳥享受人一樣的治療,他對所有救治的候鳥,執行嚴格的治療流程,重癥候鳥和特殊典型病例的候鳥,都有病歷、醫囑治療記錄、出院放飛小結;在醫院經治療死亡的,要寫死亡記錄。據不完全統計,37年來李春如救治放飛的冬、夏候鳥及林鳥達5萬多隻,其中冬候鳥近有15000隻,夏候鳥達36000多隻,林鳥500多隻。自1997年以來,李春如管護的湖區從未發生一起獵捕候鳥事件。
 
  「 我保護候鳥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是用血和汗築起來的保護長城,用血和汗贏得的一片生機。」李春如說。
 
  如今,鄱陽湖畔一批批的鄉親和志願者加入到了候鳥保護行列。都昌縣近年相繼成立西源鄉小天鵝保護協會、多寶鄉大雁保護協會、塘口野生動物救護站等民間護鳥組織,形成了「政府部門+愛心人士+民間協會」的濕地候鳥保護新模式,湖區愛鳥護鳥蔚然成風。
 
  人鳥相伴 心靈相通
 
 
永修農民葉久怡與兒子葉芯,因長期保護候鳥,成為當地的候鳥保護明星
 
  由於長期與候鳥打交道,他們也能聽懂鳥語。吳城鎮河溪村民葉久怡是鄱陽湖護鳥先鋒,也被村民稱為「鳥神」,葉久怡說:「我根本不是什麼「鳥神」,只要你用心與鳥兒打交道,同樣能與鳥進行交流。鳥通人性,它們與人一樣有喜怒哀樂,只是很多人沒有用心去發現。」幾十年來,葉久怡一直在跟候鳥打交道,慢慢就贏得了鳥的信任,成為它們的朋友,通過幾十年來的觀察和接觸,候鳥中哪些是去年來過的,哪些是今年新來的,能分辨出來,並認真記錄,協助候鳥保護站完善資料。長年累月,他漸漸能讀懂這些鳥類的語言,熟悉了它們的性情。比如它們高興時叫的聲音特別響亮,精神也飽滿。生病了或者失去了夥伴,則哀鳴低沉,情緒也很低落。
 
  2003年冬季,葉久怡巡湖時發現了一隻受傷的綠頭野鴨,救助時卻在它手裡掙扎,葉久怡跟它「談」了一會兒,手裡的受傷野鴨也乖乖地不動彈了。他趕緊將它抱回家去。到家後,用乾淨的布條將野鴨的腿包紮好,然後拿來魚料喂它,十幾天後,傷養好了,葉久怡把它重新放回湖裡,大約三天後的黃昏,葉久怡走出房門,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好幾隻野鴨聚在家門口,見他出來,馬上「嘎嘎」齊鳴。正當他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時,忽然發現了站在最前面的分明就是那隻在家療過傷的綠頭野鴨。鳥類不會人類語言,卻有甚至勝過人類的感情。知恩圖報,鳥比人類都懂。
 
  葉久怡說:「我天生喜歡候鳥,也帶動周邊的村民保護候鳥,我小兒子現在也跟着我從事候鳥保護工作,保護候鳥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據悉,入冬以來,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採取多項措施,舉全局之力,保護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濕地資源,確保珍禽候鳥安全越冬。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