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勝在「涼都工匠場」內琳琅滿目的產品
【香港商報網訊】「公司以『傳承民族文化、創新工匠品牌』為核心,做一些非常有個性、有特點、有文化、有亮點、有符號的產品,能走出貴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傳播我們彝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把『藝勝』品牌打造成我們貴州的一張『名片』。」6月22日,貴州省六盤水盤州市非遺傳承人柳勝接受採訪時說。
當天的藝勝公司總部基地,員工們正在忙碌着,有的在將綉品縫製到服飾、包包上,有的在用傳統木機紡織布匹……
今年36歲的柳勝,自幼酷愛彝族傳統文化、剪紙技藝,手工技藝,從小耳濡目染 形態逼真的麻編、活靈活現的泥塑、巧奪天工的綉畫、做工精美的服飾等展品,無一不是柳勝的匠心之作。
柳勝在「涼都工匠場」內琳琅滿目的產品
柳勝加工彝族服飾的手藝,是自祖輩傳承下來的。早在上個世紀,柳勝母親手巧的名聲就已在外,遇婚喪嫁娶,很多人寧願跑幾十公里的路都要到他家裡訂做服飾。小時候,家裡大人忙不過來就會叫柳勝給打打下手。隨着年齡的增長,他漸漸對如何配線以及多種綉法爛熟於心。「中專畢業後,工作不好找,打了一年工也掙不到多少錢,於是就回到淤泥(鄉),開始以這門手藝為生,也是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藝勝公司應運而生。」柳勝說。
最初的藝勝公司只是一個註冊資金10萬元,在淤泥鄉街面上有一間小門面的小公司。以出售傳統彝族服飾為主,產品單一、市場小,每年大約有15萬餘元的營業額。
為了把「沉睡」在深山彝家的民族傳統工藝變成「脫貧利器」,自2017年創建『涼都工匠場』以來,藝勝公司持續關注民族傳統工藝人才的現狀,翻山越嶺探尋彝族傳統刺繡、剪紙、雕刻等民族傳統工藝的傳承人,並聘請12人擔任「涼都工匠場」的技術顧問,搭建大撥米村、新村、麻朗垤村等村級培訓基地。同時,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適齡婦女納入整體發展規劃,優先吸收18名貧困婦女,通過員工上崗前由公司統一培訓,培訓後由公司發放原材料並定期去各農戶家收取產品,按件給綉女核算工資的運轉模式,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的社會效益。
柳勝在「涼都工匠場」內琳琅滿目的產品
淤泥鄉米妥新村村民彭小左,因丈夫生病、兒子殘疾,一家人的生活依靠她一個人務農艱難維持。2017年,彭小左參加彝族傳統工藝培訓後與藝勝公司簽訂了兼職協議,每月為公司提供綉品可獲得1800元至2200元不等的酬勞,家裡有了固定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有了新希望。
在民族傳統工藝品牌的打造方面,藝勝公司堅持「走出貴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發展目標,依託「涼都工匠場」這一平台,努力挖掘精品傳統工藝,實現了原生態材料和純手工製作的完善結合,增強了精品競爭力。現今,公司的剪紙被多家媒體展播,在「中國·涼都清韻」全國廉政剪紙大獎賽中榮獲銅獎,並被大賽組委會榮譽收藏。各種旅遊產品在參加多彩貴州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和能工巧匠技能大賽中,獲省、市級多個一、二、三等獎。
柳勝在「涼都工匠場」內琳琅滿目的產品
關注民族傳統工藝人才,弘揚「工匠精神」,通過「傳、幫、帶」,帶動周邊地區形成相應產業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為少數民族貧困鄉鎮探索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這是創建『涼都工匠場』的目標和任務之一。
通過「涼都工匠場」這一平台,藝勝公司的產品質量和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2017年至今,聘請「刺繡」「剪紙」等省、市、縣非物質文化傳承人12人,傳幫帶學徒1800人,其中婦女1750人,貧困戶60戶130人。先後帶動120餘名婦女就業(其中60餘名貧困戶,4名殘疾婦女,50餘名留守婦女),人均年收入1.5萬元以上,2018年公司幫扶12戶3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以「參與入股」方式入股分紅。2018年底實現生產總值160萬元,創利潤80萬餘元,民族產品供不應求,暢銷昆明螺螄灣批發市場,甚至遠銷海外。同時,通過「公司+基地」的模式,帶動火麻種植及旅遊產品銷售人員近千人,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多、少數民族就業難等問題。
柳勝在「涼都工匠場」內琳琅滿目的產品
如今,藝勝公司的商品除彝族服飾以,還生產各種酒具、繡花鞋、剪紙、泥塑、電腦包、掛飾等100多種產品。通過「涼都工匠場」這一平台,藝勝公司把民族傳統手藝傳授給更多人,傳承了民族文化,也帶動周邊農戶脫貧致富。(黃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