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協委員、鶴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小莉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一 報導:大運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特彆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河南省政協委員、鶴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小莉認為,「鶴壁可以也必將為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和典範。」
李小莉介紹說,永濟渠(衛河)鶴壁境內全長約71公里,是中國古代運河的典型代表,河道保存完整、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其中黎陽倉是隋唐以來沿線規模最大的國家糧倉,兩項遺產為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鶴壁市的母親河淇河,系衛河最重要的支流。淇河沿線史前遺址遺迹和商周文化資源富集,且文化序列完整,時間跨度達五千年,極為罕見地、完整地、全方位地見證了早期中國文明發展的全過程,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也是大運河文化帶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小莉認為,隨着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實施,鶴壁和河南一道迎來了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近年來,鶴壁市按照打造豫北最重要的運河節點城市、為河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和典範的戰略定位,根據衛河、淇河形成的「V型」軸線輻射全域的空間格局,堅持以文化建設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先行先試、主動作為,着力實施「五大工程」,深入挖掘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帶動生態、旅遊、社會、經濟等各項建設全面推進。但鶴壁地域較小,經濟基礎較弱,資金、人才等不足,在大運河文化帶珍珠鏈城市群處於尷尬境地。因此,李小莉建議,將鶴壁市關於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吸納到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並積極推薦到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她舉例說,將鶴壁納入與鄭汴洛形成掎角之勢的「3+1」發展格局,一起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帶首批示範城市和國家文化旅遊改革創新示範區, 為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提供典型範例;將鶴壁市積十年生聚且已初顯成效的「淇河文化經濟帶」一併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內容,建設中國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必建永濟渠(衛河),建設衛河必帶淇河。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集中社會各方面力量、從不同文化視角切入。李小莉還建議,加大統籌力度,出台更多財政、金融、文化政策, 引導支持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積極推進。支持鶴壁在衛河、淇河等適宜地段修復運河生態水系,在鶴壁辛村規劃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豫北整理中心,加大專家和技術團隊支持力度,強化對重要文化遺存的考古發掘、研究闡釋、保護及展示力度,支持鶴壁建設辛村考古遺址公園、大賚店遺址公園等文化標識工程,打造河南省商衛文化、先商文化等特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