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文旅浓墨登场 文化引领长春新时代

2018-07-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冀文娴报道: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这一文旅融合定律,是当前中国构建文化自信的顶层设计,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两种事业、两个产业融合探索的思想结晶。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思想就被当时在正定工作的习近平提出来并付诸实践,时称 “正定模式”。

  从“正定模式”一路走来,文旅融合终于完成从实践探索到政策、体制的全面合拢,意味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新机遇到来了。

  机遇总会垂青于先行者。两年前,上任长春市委书记不久的王君正就将着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提到发展全局高度,要求把文化精髓贯穿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刘长龙再次强调,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两年前,在谋划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时,王君正首先明确了“顺应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升级的发展趋势,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指导原则,提出了“资源为根、特色为本、文化为魂、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策略。在今年全省旅游产业推进大会上,副市长贾丽娜表示,长春将全面实施旅游产业升级计划,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充分挖掘长春文旅资源禀赋,加大旅游项目建设。

  从“文化兴市”先行,到文旅融合战略破题,长春旅游局局长曲笑说,践行新理念,把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正在成为长春文旅产业的自觉行动。这场自觉行动,将为长春在吉林振兴发展中“打先锋、站头排”,贡献一支突破性力量。

  

 

  伪满皇宫同德殿

  从正定光辉思想到长春文化兴市战略

  为向来以工业城市为傲的长春确立“文化兴市”战略,显然是一个打破常规思维的决定。不过,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习近平总书记,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制定“旅游兴县”战略,更堪称“独辟蹊径”,然而,文旅融合发展的光辉思想就在这“独辟蹊径”中破壳诞生。这不仅是历史今昔的印照,更有思想传承的逻辑。

  1982年刚到正定时,担任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分管文教等工作,正定的悠久历史、异彩纷呈的古建筑群让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多次向省委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并争得省有关部门拨款修缮正定隆兴寺的支持,将当时破败不堪的千年古刹修成了一个旅游景区。1984年,到正定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到40万人。1983年,开始担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正式确立了“旅游兴县、带动三产”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正定全面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在习近平亲自参与下,抓住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筹建外景基地的机遇,多方筹资建了文化景观“荣国府、宁荣街”。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当年正定旅游就实现门票收入221万元,带动关联收入1500多万元。

  这一当时轰动全国的“正定模式”,已经包含了习近平文化先行、文旅融合发展、“旅游+”发展战略等诸多探索,而最宝贵的是,他以“旅游兴县”将旅游提升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思想是在无数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对规律的高度总结。王君正将“文化兴市”提升到发展全局高度,显然包含着重新构建长春核心竞争力的深刻思索和辩证思维,形成了文旅融合打造新支柱产业的思想基础。

  思发于行,行壮于思。王君正的“文化兴市”战略和文旅融合思路,与其在地方工作中的不懈探索密不可分。早在丽江市委书记任上,王君正就不断将文旅融合推向深入,他曾说,“发展旅游业,最重要的是改变孤立强调旅游要素或文化要素的单一增长模式,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互融共进,从而延长整个产业链的构成。”2011年,他在《 人民论坛 》发表《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一文,已经系统论述了文旅融合的原理、原则和路径。2012年后,在其担任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襄阳市委书记期间,进一步鲜明提出推动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型的思路,并将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业“二次创业”战略作为襄阳立足湖北经济发展大局的支撑性战略。

  思想是对规律的总结认识,思路是对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在长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前,王君正曾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研,明确了文化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引领地位,他强调,要切实站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凝固的艺术。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魅力。我们要着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文化精髓贯穿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对以文化引领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王君正说,“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有生命力和无限发展前途的产业。特别是当前,我们正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我们补齐创新发展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实现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进一步树立“以自然历史资源禀赋为根”“以差异化特色发展为本”“以文化为灵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引领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

  只有在此高度上认识文旅融合,这个新兴产业才能根固苗正,才能产生“1+1>2”的产业整合倍增效应。

  

 

  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以文化为魂打开文旅融合的三个向度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确定文旅融合的发展思想上,王君正“以文化为灵魂”的政策表述意在表明,首要凸显文化的核心作用,让旅游成为展示文化魅力的媒介,让旅游成为构建文化自信的载体。

  以旅游构建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觉醒。王君正认为,长春文化有四大优势,一是长春市的城市格局与风貌具有广场统领、轴线放射、气势恢宏的杰出近代城市与建筑特色;二是长春是新中国汽车等特色工业的摇篮;三是长春是中华民族近代抗争史的集中见证地,留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四是长春所在地区是古代东北地区不同自然条件、人文特征区域交汇形成历史悠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所在地。将这四大文化优势与旅游融合在一起,也就打开了盘活长春文化的三个向度。

  第一个向度,人文景观的物质文化向度。这个向度不仅包括散布在长春人民大街、新民大街、伪满皇宫等历史文化街区的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国际汽车公园、长影世纪城和长春影视文化街区、农博园等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人文景观。这些丰富的存量资源,是构建文旅融合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向度,人文精神的艺术文化向度。这个向度不仅包括世界雕塑公园、关东文化园以及各种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等艺术文化载体,也包括民俗风情、美食文化、文化演出、电影节等文化艺术活动和产品。这些丰富的艺术文化形式,是构建文旅融合的灵魂。

  第三个向度,是融合物质文化与艺术文化的思想文化。在这个层面上,王君正提出,要以汽车文化、电影文化、雕塑文化、历史警示文化为重点,培植和展现长春城市的思想文化特色。历史警示文化资产,中国现代工业文化、电影文化,是可以触摸的历史,饱含延续民族精神的丰富线索;净月潭生态文化、世界雕塑公园的雕塑艺术文化等,则是一个城市现代气质的思想文化特色。

  文化的内涵与品质,决定着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长春以“文化兴市”引领的文旅融合三个向度,展现了文旅融合由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进程,也让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融合路径清晰展开。

  

 

  长影世纪城

  文旅双向融合塑造文化长春核心品牌

  丝绸之路横亘亚欧大陆,贯穿千里沙漠的摇曳驼铃,被人们称为“千年商旅”。通过这条中西方文明交汇的商旅,汉唐文化远播西域。汉唐文化自信,是丝路传递给远方的盛世诗情,这种盛世诗情则进一步点燃了西方对东方的梦幻渴望,使得融通交流不惜跨越千山万水。

  正如王君正所言,如果不能从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推动文旅融合,无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都很难实现超越自身视野的长远目标,更不能像丝绸之路那样,发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他“以文化为灵魂”的政策表述意在表明,在文旅融合上,首要凸显文化的核心作用,让旅游成为展示文化的媒介,进而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向融合,最终构建起文化长春的核心品牌,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提升长春文化自信的“丝路驼铃”。

  尽管这种双向融合仍然处在方兴未艾之际,但显然已经开始呈现势必可当的态势。比如世界雕塑公园,这是长春用20年不懈坚持形成的一个灿烂艺术成果,公园本身也得以成为国家5A级景区。雕塑作品是艺术思想的物化存在,也是公园成为可以售票景区的基础。但就像伪满皇宫可以卖票参观一样,这显然并不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最佳表现。只有在王君正提出“文化艺术必须服务于百姓,充分融入到城市的每个阶层”,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公园雕塑作品摆放到街道、广场后,雕塑公园的艺术“景观”,才瞬间完成了向城市文化事业的转变。同时,走向街道的雕塑文化,也进一步提升了长春城市旅游的品质。

  电影文化与电影旅游的融合,是长春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之一。特别是2005年开业的长影世纪城,是长影二次创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长春文旅融合的最早探索。长影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长影世纪城,长影世纪城则以高科技特效电影文化旅游丰富了长影产业链;长影不断诞生的优秀电影在文化市场传递着它的影响力,长影世纪城则让成千上万的游客亲身感受着长春电影文化的魅力。因此,当人们说起长影的时候,就会想到长影世纪城,当说起长影世纪城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长影。如今,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世纪城、长春电影节与长春电影文化产业,进一步丰满着电影文化、旅游、工业融合发展的框架,为长春文旅双向融合发展贡献着先行经验。

  文旅双向融合,在构建文化自信中,最根本的是实现外部世界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理念和发展形象的认可与认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旅游合作正在成为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开辟国家文化外交新领域的重要载体,旅游的可体验性能够融化不同文化的“民心隔阂”,推动“民心相通”,让文化认知、认同潜移默化于美好的旅行中。

 

  对于亟需破除“软环境”发展魔咒的吉林而言,文旅融合新兴产业同样应成为外部认知、认同吉林的品牌形象。王君正说,长春将立足发展大局,通盘考虑、科学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擦亮城市品牌。这是一个不断满足人们美好生活追求的新时代,是长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新时代。长春文化的魅力有待于被重新发现,文化长春的品牌也亟待脱颖而出,可喜的是,这一切已经开始。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