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商报专稿

担当振兴突围决胜棋 吉林旅游呈奉大商机

2018-05-30
来源:香港商报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指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

  吉林省副省长侯淅珉提出,要建立旅游诚信体系,强化市场监管,争取创建全国全域旅游平安省

  吉林省召开旅游产业推进大会

 

  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杨安娣提出,深化改革 持续攻坚 加速培育支柱产业

  【编者按】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人心所望。对于这片曾有“共和国长子”之誉的黑土地,很多人对其以往的付出和贡献如数家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对其振兴发展又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既需要依托存量,创新发展,也需要扩充增量,开启亮点和增长点。

  吉林省作为生态环境特点鲜明、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的省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突出。近年来,吉林省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旅游业的动力、活力、爆发力不断显现,无论是存量创新还是增量扩展,旅游业都呈现出厚积薄发的良好态势。

  在前不久召开的吉林省旅游产业推进大会上,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再次点兵,要求旅游业在吉林省新的振兴发展中勇挑重担、履行使命。副省长侯淅珉说,吉林新一轮振兴需要重要战略支持,旅游业绝对有这样的条件。省旅发委将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久久为功,在吉林振兴发展中实现旅游担当,在幸福美好吉林建设中展现旅游作为!

  就自身来说,吉林省旅游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和前景相得益彰。就外部来说,旅游业的关联性强,带动性高,対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聚合和倍增效果显著,被视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吉林省的总体谋划推动下,在旅游业主管部门和旅游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东中部的长白山、松花湖、净月潭等景观,西部的草原、湿地等景观,夏季的避暑消夏和冬季的冰雪雾凇等产品,都可以打造成为吉林省旅游业的知名品牌,把养在深闺未尽识的绿水青山,培育成世人钟情相望的休闲娱乐、养身养生胜境。

  诚如是,吉林省旅游业必将开启活力涌流的新时代,吉林省振兴发展也将迎来气象万千的新时代。香港商报记者 冀文娴。

  吉林旅游,将被美丽点爆!

  这不是记者的猜测,而是日前吉林省旅游产业推进大会传递出的明确信息。一个突出的信号是,改革步伐将加快,在省级决策层面,此前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改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决策层级的提升,意味着推动旅游加快发展,有可能成为吉林省又一个“省长工程”,被纳入振兴发展大局,进行“重新谋划,重新定位,重新制定目标,重新扩展思路”,担当新的使命。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提出,吉林有条件成为一个旅游大省、强省,加快将旅游业打造为全新的支柱产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杨安娣表示,在吉林振兴迈入新时代、旅游发展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省旅发委将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产品、设施、环境供给,努力把旅游业率先建设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

  做好新时代旅游工作,吉林也可以成为一个发达省份。这不是记者的预测,而是这次大会表现出的信心,也是吉林旅游的新担当。

  放大优势 打开“盖头”下的吉林大美

  思路决定出路。吉林很美,只是缺少发现。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对吉林旅游产业来说,发展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优势的开发不充分,也是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人民幸不幸福就看经常去不去旅游,旅游爆炸式增长即将到来,吉林旅游面临空前机遇期。把握机遇,关键是如何尽快把藏在盖头下的吉林大美释放出来。

  “旅游是有差异性的,我们要发展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东西。长白山这样一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我们挖掘好、打造好,我们的旅游前景光明。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习以为常,但实际上是很好的旅游卖点。” 景俊海说,吉林春晚秋早夏凉冬冷,东中西部特色鲜明 ,要“让资源优势按照全产业链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优化组合产品结构,加快推进企业聚集、产业集结。”

  长春市副市长贾丽娜表示,长春将深入实施“旅游+”战略,积极培育旅游与文化、体育、工业、农业等产业融合新业态,打造工业旅游、红色旅游、航空旅游等系列精品。鼓励休闲度假业态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一批优质旅游度假区。

  医药名城、葡萄酒乡,山水俱美、生态优良的通化市,具有发展复合型旅游产业的突出优势。副市长王国昌提出,通化将“全域围绕旅游动、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产品围绕旅游造”,突出发展避暑健康旅游,大力培育冰雪旅游,形成联动春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的发展格局。他表示,通化将充分发挥通化地处长白山、鸭绿江、丹东“三位一体”黄金旅游带的承接带和隆起带这一独特优势,着力作好“依山、傍水、用岛(半岛)、借港(丹东港)”文章,打造“避暑、养生、登山、寻古、游江、观海、赴朝”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精品线。依托医药资源,开发极具通化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

  边境名城、东北亚区域合作“金三角”的延边州,正着力于加强东北亚国际旅游合作,深挖跨境旅游潜力,开发多样性国际合作旅游产品,构建国际旅游合作与开放桥头堡。州委常委、州政府党组成员 娄国闻表示,延边旅游将打好生态牌、念好山水经,努力打造成观光、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突出民俗风情,展示民族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把鲜活多姿的民俗风情呈现给世界。加快动产业升级,推进五大 “旅游+”行动,融合民族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地城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特色乡镇”;释放森林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健康养生地;加快绿色崛起,促进工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内通外达新高地,构筑旅游开放大格局。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森林、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游资源得天独厚,共有6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4个林业自然保护区、32个湿地公园。省林业厅副厅长孙光芝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森林旅游产业将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整合森林、景观、民居、文化等多种要素,加快全省森林旅游产业开发,使其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职工群众创新创业的新途径。

  正如心境就是处境,思路打开,吉林旅游的亮点,无处不在。

  科学规划 打造振兴发展新品牌新支柱

  规划水平决定发展水平。吉林优势很多,但规划不足、名气不大。

  “我省旅游资源独具特点,但是现在知名度不高,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统筹规划不科学,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资源优势。”景俊海强调,必须树立现代理念,坚持战略思维,统筹全域、全时段、全要素,通盘规划,精准发力,要把旅游放到吉林振兴发展的全局中,坚持全产业链谋划,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旅游品牌。

  吉林省旅发委主任杨安娣表示,吉林旅游发展将持续提升品牌魅力,深化“温暖相约·到吉林来玩雪”和“清爽吉林·22℃的夏天”双品牌建设,营造“冬玩雪、夏避暑”的市场氛围。冰雪产业要成为全国的风向标。坚持高位推动政策驱动、产业联动、营销促动,培育“白色”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条,让吉林冰雪更具体验性、权威性、开放性、参与性、安全性。避暑休闲要从资源产业变为特色产业。高起点研究制定《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一山引领三江、名城带动全域”的发展格局,营造“宜游、宜养、宜居”的发展环境,打造“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功能完善、交叉融合”的现代进着休闲产业体系,培育高端载体。

  拥有诸多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的吉林市,正在修订完善《吉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冰雪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副市长盖东平表示,吉林市将突出打造“旅游文化名城、新型产业基地、生态宜居裁市”,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首,推动旅游业率先实现千亿级目标,加快建设著名的避暑体闲胜地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水草丰茂的松原市,拥有无与伦比的生态资源。松原市副市长邢树君介绍说,该市正在加快规划打造四大旅游品牌。生态旅游品牌,依托查干湖、松花江风光带等,打造滨水度假、城市休闲、生态休闲等亲水生态休闲产业体系;冬季休闲旅游品牌,依托冰雪运动、温泉康体、民俗体验等资源,打造渔猎冬捕体验、垂钓与冬钩体验、传统冰嬉运动、越野滑雪等体验型产业体系。辽金文化旅游品牌,以大金碑、春捺钵遗址群等为依托,打造文化特色显著、文化主题休闲项目丰富的辽金文化旅游区;乡村田园旅游品牌,依托松原农业高新区、哈达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等农业园区,打造融农业观光、渔乡体验、特色土产体验、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田园旅游产业体系。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张永林表示,吉林农业旅游将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及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在农业、旅游和文化之间,在乡土意境和时尚度假之间搞好融合创新发展。

  立足“吉林旅游”品牌建设,集中统一、科学精准的产业规划,可以使产品开发和项目包装更加符合市场预期,内外资源对接更加有效,推动招商引资升级为选商选资,快速提升知名度。

  扩大开放 强化共享理念保障互利共赢

  开放程度决定发展程度。吉林要突围,开放是唯一途径。

  “当前我省旅游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客观来讲,这些都是表面问题,核心还是发展思路不宽,吸收借鉴外地经验不够,对外合作程度低。”景俊海表示,扩大开放,既要立足于东北亚地区,形成旅游大格局、大循环、大热度,也要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甚至国外经验,引进战略合作者直接参与旅游策划,既要短期的客源互换,又要长期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共赢互利。

  理念先行,保障得力,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规律。吉林省旅游产业推进大会提出,将完善专门组织机构,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协调,让政策优惠围绕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释放旅游发展新动能;切实强化资金保障,既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又要扩宽融资渠道,调动社会投资力量;要优化营商环境,既要在政府服务上体现优质高效便捷,让软环境变成“硬服务”。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日昊表示,将努力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一主多辅”机场群建设,加快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长白山机场扩建工程建设,争取完成延吉机场迁建、新建四平机场和扩建吉林机场的报审。扎实推进快速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敦化-白河客运专线开复工建设,尽快审查沈阳-白河客运专线预可研报告,启动四平通化客运专线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同时,将强服务保障。贯彻落实“只跑一次”改革任务,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针对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支持创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先安排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品牌建设、人才培训和服务项目发展。围绕推进全域旅游、大景区建设和重点旅游线路,结合中央专项投资方向,指导地方谋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及时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共同推动旅游项目建设的合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强大的产业,牵连甚广,也是一个“脆弱”的产业,若没有充足的系统保障,游客可以随时用脚投票,创业梦想也随时成为“千夫所指”的市场劣币。在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上,白山市副市长许继清提出,将组织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全市旅游资源数据库、保护名录库、发展项目库,对重要旅游资源要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等利用。强化资金保障,安排游专项资金给予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强化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旅游规划、现代经营管理、创新创业、市场营销等人才。在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上,长春市将加强标准化建设,探索制定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智慧旅游、环线巴士、旅游直通车等项目的运营和服务规范。

  走在新时代、美在北国的吉林旅游,将以全新开放姿态献于天下。

[责任编辑:鍾智维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