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貴州 > 地市簡訊

黔玉屏“人才+扶貧”模式給力脫貧攻堅

2018-05-3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李竹梅 報道:5月30日,記者從銅仁市玉屏縣政府相關部門獲悉,近年來,玉屏自治縣緊緊圍繞“聚焦脫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脫貧”工作思路,積極探索“人才+扶貧”模式,選優配強扶貧干部隊伍,充分發揮改非干部、技術人員資源優勢,激發了人才活力,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實現了人才發展與脫貧攻堅互惠共贏。

  選優配強扶貧干部隊伍

  該縣建立了“縣級領導帮鄉聯村、部門聯村包組、干部駐村包戶”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該縣2017年對駐村工作人員進行下派擴充,除第一、二批,另增派了1728名干部進村入戶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並選派了14名副科級干部直接擔任深度貧困村支書,全力奮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實現了服務群眾網格化管理格局,為脫貧攻堅整縣出列提供了保障。

  同時,印發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管理辦法》,以組為單元實行駐村干部包保責任制,壓實了脫貧攻堅一線干部責任。從政治激勵、精神獎勵、人文關懷、提高待遇保障、撫恤救助、能力培訓、鼓勵創新創業、容錯糾錯8個方面對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予以關懷。開展駐村干部大走訪活動,由鄉鎮包村領導和聯建部門主要領導對派出駐村干部進行走訪慰問全覆蓋,了解駐村干部具體訴求,解決實際困難,打消心理顧慮。

  創新舉措讓“改非干部”干起來

  該縣積極探索“改非”干部管理方法,結合非領導職務干部的工作經歷、能力特長和專業優勢,積極為“改非”干部發揮作用搭建平台,進一步激發了“改非”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于2017年3月制定出台了《玉屏侗族自治縣科級非領導職務干部管理辦法(試行)》,不僅在用好“改非”干部上下功夫,也在管好“改非”干部上出實措。組織部門突出抓好考核獎懲、教育培訓、工作調動等工作,落實“三同”措施,“改非”干部與同級實職領導干部相比,政策待遇同享受,議事決事同權力,學習培訓同安排,破除“退二線”的差別心態。在全縣形成鼓勵“改非”干部干事、支持他們干事的良好氛圍,讓他們願干事、肯干事、能干事。

  這一舉措充分發揮“改非”干部經驗豐富、自身專長、時間充裕等優勢,激發他們的活力,讓他們在具體工作中“當主角”“挑大梁”,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形成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2017年,該縣共調配14名經驗豐富的“改非”干部參與全縣脫貧攻賢工作,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促進了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

  “專家服務團”生產一線忙

  該縣將縣農牧、科技、水務、林業和鄉鎮140名農業技術人員、縣管專家納入“專家服務團”,分為6個專家團分隊開赴全縣所屬鄉鎮、村,進行“集中會診”“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會診”貧困村中去。結合實際、發揮特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基地,無死角的全面問診,進行精細核算,反復論證,制定服務規划,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着專業技能,切實為貧困村、貧困戶開出了一系列脫貧攻堅致富“良方”。通過把農民組織起來、把產業發展起來、把市場鏈接進來,不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以前搞種植不懂技術,種植的農作物有成功也有失敗,如今能得到專家們實地技術指導,咱們村脫貧摘帽更有信心了。”新華村集體經濟金鈺恒養殖專業合作社成員黃洪祥說。

  同時,有針對性地聘請上級、外地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作來玉開展指導帮扶活動。深入廣泛宣傳中央、省、市、縣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切實做到服務“三農”的方向精准、思路精准、措施精准,推進各項扶貧措施落地見效。

  選拔聘任農村能人助推脫貧

  該縣按照“把致富能手培養成党員、把党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党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的思路,切實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和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人選到村支“兩委”之中,實現班子優化組合。目前,共選派了14名優秀科級領導干部到深度貧困村任党支部書記,公開招聘10名專職文書到村開展工作,全縣69個村(社區)215名村干部中共有117人是縣“兩代表一委員”。

  此外,以縣委、縣政府名義選聘本村或戶籍在本村、祖籍是本村的商界成功人士、退休党政機關干部、科研院所專家作為“名譽村主任”,參與家鄉的脫貧攻堅工作。目前,有52個村居選聘了60名名譽村主任,在涉及種植、養殖、加工、餐飲等領域成立了公司或合作社,累計投入資金達2160多萬元,解決農民就業1170多人,涉及農戶平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

[責任編輯:程向明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