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正在購買新春掛件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慶松報道:2月10日,記者在沿河縣第三屆網商年貨節上看到,整個畫廊天街及商場呈現出喜慶的氣氛和濃濃的年味,街面兩旁掛着年畫、燈籠等吉祥物,鄉村年貨琳琅滿目,擠滿了購買年貨的群眾,熱鬧非凡。
記者在年貨節展示交易會上看見,為了讓市民能將這些農特產品作為走親訪友的特色禮物,匯農電商將牛肉干、羊肉干、珍珠花生、核桃等7種農特產品進行了整體包裝,形成了“沿河年貨大禮包”以方便市民現場購買和線上購買。
“這些年大家生活都好了,全國各地的美味吃了不少,但過年的時候,還是惦記家鄉的味道,聆聽家鄉的山歌,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高興,也深深地感受沿河縣委、政府對在外打拼游子深切的關懷”在廣州打工回家過年的杜明向記者激動的說。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此屆年貨節是為了給廣大市民在春節前夕營造一個歡樂祥和的年貨購物場所,為企業和商家搭建一個線上線下互動營銷的平台,充分展示沿河農特產品資源、拓寬沿河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提升沿河農特產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助推沿貨出山。
“以前家里窮,過年的時候能買塊布做件新衣服、吃上頓餃子就很開心了。現在日子富裕了,遇到自己相中的年貨,只要價格不太離譜就會購買,想吃啥就買啥,不缺錢。”李女士說。
記者在超市看到,各種新春掛件、春聯,與“紅”相關的商品都被擺放在顯眼位置供市民選購,而紅色的襪子、手套、內衣成為搶手貨,部分品牌的紅襪子已經售罄。
“紅色寓意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也顯得很喜慶。本命年有穿紅色內衣和襪子的說法,再加上‘紅’本身就寓意着吉祥和興旺,選購紅色的內衣和襪子在春節期間穿,討個喜。”市民趙女士高興的說。
近年來,沿河把電子商務作為一項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抓,把電子商務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建成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241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億元,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實現了縣有縣級運營中心,鄉有電商服務點,村有村淘服務站的網商布局,沿河的山珍特產正借助電商平台,源源不斷地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舉辦了以“互聯網+電商+扶貧+產銷對接+土家年味”為主題的農特產品展銷暨網商年貨節,是“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的體驗活動,廣大城鄉居民不僅能通過電商平台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也能通過電商平台把該縣本地的農產品推向全國,讓農產品賣得掉、賣得快、賣得好,提高農特產品的知曉度和知名度,利用線上線下方式拉動消費。”沿河縣長何支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