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唐勇平 通訊員楊萬里 何海濤報道: 4月3日,記者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石山腳街道毗鄰富家橋鎮和梳子鋪鄉交匯處的馬回村驚奇發現六處至今保存完好、路面平整又彎曲、全長約3500米的古代青石板路。據在場的文物專家現場觀察、考證、鑒定,這些青石板路修建于明代中期。
查閱馬回村艾氏家譜1947年版詳細記載,馬回村門洞青石板路始修于明成化七年(即公元1471年),由沿路300多民眾籌資、籌勞、籌物修建而成。青石板路迄今已達540多年歷史了,是明清時期永州通往“兩廣”的主要官道。
馬回村保存完好這六處明代修建的青石板路,是古代經商做生意通往廣東、廣西的主要官道,青石板路自西向東交叉排列,路寬0.8米至1.2米不等,路面非常平整,都是用大小不一的上等青石塊鋪成。整個青石板路是根據路基寬窄鋪設青石板的,沿途有幾塊大的青石板長寬超過1米,鋪在轉彎或交叉的路面上,但大部分青石厚在0.1至0.2米之間,扶砌石最高處達1.2至1.5米。最長一塊用于架在渠堤上的青石板長3.2米、寬1.2米、厚0.3米,重約8噸。
據該村91歲老人彭良貴介紹,聽前輩們一代傳一代講,馬回村艾氏家族,是750年前,江西兩戶艾氏前輩從鵝公壩搬遷到馬回村,從那時開始,前輩們在此開荒造田,築塘蓄水,鑿石建房,修路架橋,繁衍生息。青石路也是從搬來後的200年左右的時間開始修建的。
該村今年81歲大爺艾志如說,馬回村古代地處通往“兩廣”經商的官道旁,各種商鋪、日雜店鋪、裁縫店鋪、茶亭閑莊、旅館伙鋪幾十家之多,是當時零陵境內最佳的留宿之地,有幾家商鋪至今還保存完好,商鋪街道青石板路溜光溜光的,商鋪街道最寬處3.5米,還有各種吊馬樁多處,有的因年代久遠只留有遺址。他說,過去商鋪街道兩旁的屋簷下都雕有各種各樣吉祥圖案,由于在上世紀“破四舊、立四新”和“文革”時期,很多吉祥圖案被破壞損毀,定人痛心疾首。
問其明代青石板路為什麼一代一代保存得這麼好,艾志如接着說,自從青石板路修好後,從古到今,就把它納入了族規之列加以保護,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名義損毀、搬拆青石板路。該村第一支書伍聯兵補充說,去年已將保護古路、古樹、古井、古亭、古院、古建築寫進了村規民約之列,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