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李銀明 通訊員 舒蕊婷報道:3月31日,由長沙諾貝爾搖籃教育集團、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發起和主辦的紀念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40周年及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周年活動,在湖南省音樂廳舉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當天的紀念活動共有開幕式、主題報告和研討會三大部分。我國著名數學家、原國防科技大學政委汪浩,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南大學教授侯振挺,湖南省政協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副主席,原長沙民政學院院長劉曉,湖南省文聯主席歐陽斌,湖南省詩歌學會會長梁爾源,湖南省教育學會會長李紅,原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廖任強,湖南师范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謝資清等出席此次活動並致辭。
紀念活動在莊嚴的升國旗儀式中開始,一部短片《永恒的春天》過後,諾貝爾搖籃小學三年級同學鄒霖穎給大家聲情並茂地講述《獨愛數學的少年陳景潤》的故事,一下子把大家带到40年前,將注意力投向那個最先靠知識改變命運的主人翁身上。
由中國教育報環球科教部主任楊桂青和諾貝爾搖籃小學教师集體創作的組詩《科學與藝術的春天》朗誦聲中開始,組詩一共分為開場、四大樂章和尾聲六個部分組成。開幕式過後,由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雄輝給大家做了一場主題為《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有關的一些故事與啟示》的報告。下午的主題研討會由湖南省作協副主席、省網絡作協主席、湖南報告文學會副會長余豔,做題為《報告文學:追尋百姓命運的源頭》的報告。當天中午,參加紀念活動的嘉賓和师生代表還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湖南省科學技術館。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也是全國科學大會召開40周年。40年前,《人民文學》第一期刊登了著名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成為科學春天的報春花,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的新時代。
哥德巴赫猜想
但凡50歲以上的人,幾乎無人不知道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遲及其主人公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他們曾感動和激勵了億萬中國人,知識改變命運。40年前,也就是1978年1月,《人民文學》第一期刊登了著名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其文以散文詩的文筆體式,熱情謳歌了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科學高峰中的頑強意志和苦戰精神,展示了陳景潤對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這一著名世界難題的卓越貢獻。
《哥德巴赫猜想》的發表,恰好借全國科學大會的浩蕩春風,神州盡說陳景潤,成為舉國一大盛景,在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這篇文章使陳景潤名聲大噪,他被邀參加全國科學大會,並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存在最久的未解問題之一。這個猜想最早出現在1742年,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陳述為:“任一大于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
陳景潤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师、美國學者阿·威爾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的前奏
2018年,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從《哥德巴赫猜想》,到《科學的春天》,再到改革開放,風雨40年,奮斗40年,從一窮二白,到繁榮昌盛;中國從一個歷史時期,走進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應該用我們的方式進行紀念。
諾貝爾搖籃認為,所有的教育中,感恩教育、愛國教育、立志教育……是孩子最應該接受的教育。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已經根植在了諾貝爾搖籃人心靈的深處。諾貝爾搖籃認為,作為一個教育單位,理所當然地應當關注國家大事,特別是孩子,愛國感恩也必須從小抓起。
2018年,是一個濃縮歷史,開創未來的年份,是一個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年份!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寶貴的教育契機,給孩子最好的、終身受益的教育。這是諾貝爾搖籃教育集團創辦18年來一直秉承的教育使命和責任。
“思源感恩 志存高遠”是諾貝爾搖籃的校訓內容之一,紀念徐遲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及郭沫若先生的《科學的春天》發表40周年,就是要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播下感恩的種子。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榜樣!通過紀念活動,讓孩子走進偉大數學家陳景潤,讓老师們走進陳景潤的奮斗人生,就是最好的立志教育。在孩子的幼年童年播種下志存高遠的種子,若干年後必將長成蒼天大樹。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諾貝爾搖籃認為,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科學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沒有教育的科研就沒有科學的教育。諾貝爾搖籃是全國最重視教育科研的學校之一。諾貝爾搖籃主持和參與的國家級和省級課題達17個。
2018年的春天,也是諾貝爾搖籃科學的春天。諾貝爾搖籃把三月定為數學月,組織了一系列數學學習活動。當代教育名家、中國小學數學教育泰斗吳正憲先生參加了諾貝爾搖籃的數學月啟動儀式,並給諾貝爾搖籃的小學生做了精彩的數學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