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湖南新聞

國際營地協會主席為長沙縣七中營地教育點贊

2018-04-03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李銀明  通訊員黃伊利  馮冕報道:3月29日下午兩點,長沙縣七中操場上十分熱鬧,50多個高中學生圍成一圈在做游戲時空穿梭。人群里一位頭發花白的外國朋友特別引人注目。雖然聽不懂中文,老人卻配合默契,行動敏捷,和孩子們玩得好嗨。

  這位特殊的朋友就是國際營地協會(ICF)的現任主席Mr.Jorgenson。他曾任加拿大營地協會主席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營地協會主席。畢業于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生物學系,系美國營地協會官方雜志主編,也是國際營地營長協會的主席團成員。1977年成為加拿大明星營地塔音谷營地的營主,並獲得安大略省營地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他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推廣營地教育以及營地文化,在加拿大、美國、日本、中國、土耳其、委內瑞拉、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希臘、墨西哥、歐洲以及俄羅斯等國,協助建立當地的營地教育模式,促進營地行業的發展。

  Mr.Jorgenson此次中國行,是應ICE中國營地教育研究院2018年全國區域巡回行業工作坊——《尋找中國年度營地》之邀,進行現場指導,分享《營地改變人生》。《尋找中國年度營地》旨在通過知名營地參訪、在地營地管理者交流、分享、大咖營地教育專家工作坊方式,推動中國營地教育發展。被大家稱為中國營地教育改革搖籃的長沙縣七中成為本次尋找營地活動唯一一所基礎教育學校。

  3月29日上午,七中悅讀致遠班班主任陳燦老师分享了營地教育在七中的發展歷程,並把這一歷程稱為“一場營地與學校的戀情”。這位從教23年、有着16年班主任的高中教师,從2013年,七中建立第一個教改先鋒班“悅讀致遠班”開始,擔任班主任的她就是堅定的探索者。她認為,當營地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時,能激活师生的生命能量,成功解鎖應試教育。

  Mr.Jorgenson一行(包括ICE中國營地教育研究院負責人、歐森營地教育公司創始人兼CEO孫藝軒、遠大P8營地和潯龍河陶優營地相關負責人)對于這場“戀情”表現出濃厚的興趣,Mr.Jorgenson更是大贊七中人的教育理念和探索精神。

  下午七中之行,Mr.Jorgenson一行體驗了由悅讀致遠班學生策划的營地活動。孩子們落落大方的接待禮儀、激情奔放的青春風采、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都深深打動了來賓。當大家打開孩子們事先粘在桌子底下的小禮物時,全場歡呼。盡管只是一張悅讀致遠班集體合影,但孩子們燦爛的笑和諸如“歲月安好,淺笑安然”的留言,都給人入心的溫潤。

  Mr.Jorgenson還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交流。Mr.Jorgenson這樣比喻營地教育——每個孩子都是一片土壤,教育,是把各個學科的種子都種到土壤里,等待這些種子生根發芽。而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要施肥除草,還有把土地上的石頭搬開,讓土地變得肥沃,讓種下的種子得以生根發芽。在有學生問到營地好導师標准的時候,Mr.Jorgenson告訴孩子們,營地導师就是把別人往更好的方向带領,把他變成更好的人;就是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篇章的英雄。

  本次Mr.Jorgenson一行來訪七中,接待任務全部由悅讀致遠班學生獨立完成。從接待方案、到細節籌備和道具准備、到門口迎賓、到戶外游戲、到室內專家面對面、到活動主持,學生都是主角,學校領導和老师只從旁協助或聽從學生安排參與活動。整個活動下來,學生表現出出色的自主能力、策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高二悅讀致遠班學生聶天佑告訴記者,學校營地教育不僅僅鍛煉了他的能力,還带給他前所未有的快樂,讓他變得開朗,變得願意與人溝通與人交往。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自己能夠做什麼,將來應該做什麼。

  如何將營地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長沙縣七中有着自己發現和創新。他們從學生營地成長路徑(營員—營地導师助理—營地導师—營地導师培訓师)、教师營地角色(營地旁觀者—營地參與者—營地組織者—營地管理者)、營地理念融入課堂(體驗式學習—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和諧的师生關系)三個方面着手,形成了獨特有效的教育模式,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接待來訪者或走出校園傳播教改理念不下百次。湖南境內如婁底六中、江華二中等10多所學校已在不同程度地實踐他們的做法,2017年,更是贏得歐森營地教育公司五年百萬元的助力。

  作為長沙縣七中校長、七中教育改革的領頭雁李煦陽說:營地教育就是通過生活體驗,鼓勵和引導青少年發現潛能,培養他們在經濟全球化與社會多元化背景下共處、共贏所需的意識與能力,如跨文化溝通與交流、領導力、生存能力、服務精神等。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體驗,是最有效的學習。營地教育體驗會發現,你遠比你自己想象的好。

[責任編輯:李振陽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