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遼寧 > 商報專稿

沈陽渾南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2018-03-23
來源:香港商報網

沈陽市渾南區區委書記王一兵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藝橋報道: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沈陽渾南區的區位、人才和政策等疊加優勢愈加彰顯,被喻為沈陽的未來和希望。特別是近年來,渾南區在各種利好政策的支持和刺激下,迅速崛起,成為遼沈關注度最高的區域。在日前舉行的“中央、省、市主流媒體渾南行”吹風會上,渾南區委書記王一兵透露,2017年渾南各項經濟指標增長率幾乎全部佔沈陽的前三甲,僅去年一年,新增高新企業78家,進入高新企業爆發期,渾南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王一兵說,渾南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沈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易煉紅書記不久前提出,渾南要打造新興產業發展的集聚區、深化改革創新的先導區、新型城市發展的示范區、班子隊伍建設的標杆區;要率先建設創新創業高地、高品質新城區、高品位發展環境,在沈陽振興中大展雄風。

  近年來,渾南區主要經濟指標穩步提升。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7.6億元,增長7.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61.5億元,增長10.7%;服務業增加值229.3億元,增長7.4%;固定資產投資191.9億元,增長17.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5億元,增長6.2%;稅收收入68.4億元,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7億元,增長1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2元,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1元,增長7.5%。今年一季度,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5億元,增長1.9%服務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37億元,增長2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億元,增長10.3%;稅收收入18.7億元,增長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3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0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0元,增長8%。

  高新產業加速迸發

  據王一兵介紹,渾南高新技術產業成長性和爆發力加速迸發。2017年,全區科技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2.93%。全年新增全新高新技術企業78家,高企總數達到240家。機器人、IC裝備、民用航空等產業產值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美行科技、拓荊科技等5家企業入選科技部“瞪羚企業”。目前,各孵化器內聚集了一大批高成長性的苗子企業,很多已經或正在實現產業化。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快速提升,平台類、園區類業態開始形成。

  投資熱度持續升溫

  2017年,渾南區全年簽約落地重點項目60個,洽談儲備重點項目150個,入駐樓宇稅源項目300個,出讓土地140公頃,土地收入超過50億元。今年一季度,預計億元以上招商簽約項目達到15個,落地10個,簽約落地累計轉化率達到66.7%;億元以上開復工項目35個,其中,新建7個,續建28個,總量排名保持在全市第2位水平;目前,50億元以上續建項目1個,20億元以上續建項目3個,20億元以上新建項目1個。2018年,渾南區共有億元以上項目106個,計划總投資911.1億元,當年計划投資176.8億元。從投資規模看: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59個,其中,5至10億元的27個,10至20億元的24個,20至50億元的6個,50億元以上的2個。從產業類別看:農業項目1個,工業項目31個,服務業項目30個,房地產項目39個,社會事業項目5個。從建設狀態看:續建項目55個,計划開工新建項目51個。

  王一兵表示,渾南將按照沈陽市委提出的要求,高起點培育優勢產業、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高水平建設發展環境、打造品質沈陽新展區,高標准抓好隊伍建設、展現大干實干新風貌。同時進一步聚焦“五區四集群”和“中國智谷”,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砥礪奮發,推動渾南發展。未來幾年,一是堅持發展目標不動搖,着力建設國際化、智能化、幸福化 “三化渾南”,為“五區四集群”和“中國智谷”建設提供重要支撐。二是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立足引進更多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特別是規模大、牽動性強、貢獻度高的重大產業項目。三是堅持人才興區不動搖,整合資源,以聚才的良方、納才的策略締造人才引進新優勢。四是堅持環境優先不動搖,一方面加強生態環境、城市環境等硬環境建設;另一方面堅持產城融合,以及國際化、品牌化、智能化、便利化原則,融入海綿城市、緊湊城市、智慧城市等現代理念,深入推進“多規合一”,不斷完善軟環境。

  王一兵強調,渾南將舉全區之力,在東北振興大潮中加快創新發展,為沈陽、遼寧乃至東北的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肖靜文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