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遼寧 > 商報專稿

李士偉:力推供給側改革 重塑工業經濟新格局

2018-03-09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人大代表、鐵岭市市長李士偉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藝橋報道:全國人大代表、鐵岭市市長李士偉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振興發展必由之路。鐵岭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遼寧省決策部署,結合自身實際,細化分解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努力擴大工業有效供給,力求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工業經濟新格局。

  李士偉說,總書記對遼寧發展十分關心並寄予厚望,“三個推進”講話已轉化為遼寧淨化修復政治生態、推動振興發展的磅礴動力。李克強總理報告再次提出供給側改革,把經濟發展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來,對促進遼寧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鐵岭市作為曾以“三電一煤”聞名的傳統能源型城市,面對經濟新常態,將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深入地推進供給側改革。

  去產能立下“軍令狀”

  李士偉告訴記者,為科學合理地開展去產能工作,2017年,鐵岭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鐵岭市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實施方案》,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了責任書,正式立下“軍令狀”,將去產能與績效考核、評優評先掛鉤,把相關工作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確保了化解過剩產能責任的落實。

  目前,遼寧省政府下達的“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全部完成,關閉地方煤礦8處,完成煤炭去產能87萬噸,4戶“地條鋼”制售企業被取締。

  聚焦發力“補短板”促產業升級

  鐵岭按照三退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幾年來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方便做了大量有效工,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先後引進了遼寧首個燃料乙醇項目、21個風電項目、17個太陽能光伏項目,並對全市5座燃煤電廠開展了熱電聯產改造,完成了轉型轉產任務。“三去一降一補”的正效應在鐵岭顯現,新能源基地建設初具規模,鐵岭未來有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李士偉強調,2018年,鐵岭供給側改革繼續“大步走”,重點在“補短板”方面聚焦發力,細致、科學地規划,推進產業升級。將繼續圍繞新能源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特色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並在着力提升“市場競爭、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三大能力上下功夫。

[責任編輯:吳梓泳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