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李银明报道:3月20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当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新化县锄头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技术员阳海玲接受香港商报记者采访。本届两会她带来自己的建议,包括加大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设立“国家农耕节”,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等。
阳海玲代表所在的锄头娃公司,在湖南省新化县上梅镇,主营蔬菜水果种植以及粗加工。布局两年多来,锄头娃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产值突破三百万元,可以说是初创农企中的佼佼者。
作为锄头娃公司的合伙人之一,阳海玲代表一直关心、关注三农问题。 阳海玲代表告诉记者,在新化县当地,虽然近年来,县里克服困难,努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建好了168个村级服务中心、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个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广场、站点,完善了1162个农家书屋建设,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阳海玲代表坦言,即使在新化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相比,与城乡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比较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问题还很明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一是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严重滞后,新化县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剧院等场馆均建于上世纪70年代,破旧不堪,严重影响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二是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薄弱,新化县有680余个行政村,倾尽能力只建好了168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各乡镇综合文化站也没有完全达标,乡、村文化广场建设欠缺更多。三是新化县是150余万人的人口大县,是全国武术之乡、山歌艺术之乡,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底蕴深厚,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大,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针对新化县当地情况,阳海玲建议,国家应出台专项具体政策,加大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推动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院等)的标准化建设。比照民族县标准,加大对国家级贫困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资金支持,尽快实现国家级贫困县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同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在国家扶贫资金中设置文化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扶贫,扶贫扶智,振兴乡村文化。 阳海玲代表的第二个建议是设立“国家农耕节”。
她认为,这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农耕文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她还建议加强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包括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实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创造农耕文化效益。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