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上海 > 商报专稿

“心地善良”的女主人——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在沪举行

2018-01-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巴金女儿李小林、孙甘露、周立民、巴金儿子李小棠(自左至右)正在观展。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杨眉报道:“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巴金先生在《怀念萧珊》中这样形容妻子萧珊,她也作为巴金先生一生的爱人被人们熟知。2018年1月8日,正是萧珊女士百岁诞辰,上海巴金故居以纪念展的方式,来纪念武康路113号的“心地善良”的女主人。

  作为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常年以照顾家庭、协助巴金先生处理出版事务为重,她的文学功底、翻译水平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视。此次展览以八个展柜的篇幅重点展出萧珊女士的著译作品,多为手稿及刊物影印件。如抗战时期的随笔作品《在伤兵医院中》《在孤军营中》《沪港途中》《在海防》《滇越路上》等,记下与民族共艰危的经历,文字里洋溢着坚定、乐观的精神。又如60年代的散文《幸福的会见》《在刘胡兰烈士的故乡》、描写药店营业员劳模事迹的散文《亲人》等,反映了她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经历,她以富有个性的笔调写出自己对新社会的理解。

  巴金故居的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是萧珊女士用自己第一部翻译作品《阿细亚》的稿费购买、赠送给女儿小林的礼物,熟悉故居的读者对这个故事已是耳熟能详。在特设的四个译作展柜中,不仅有《阿细亚》,还有《初恋》、《小姐——乡下姑娘》、《别尔金小说集》等作品的手稿,端丽娟秀的文字、遍布稿纸的圈叉涂改,诉说着一个译者的心血,有的译稿上面还有巴金线上修改和增补的手迹。巴金曾这样评论萧珊的译笔:“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

  此次还展出了一九六〇年代萧珊创作的未刊稿和未完成稿,这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如《萧珊自传》、《王平和苏强》(又名《两个男孩的故事》)、《外婆的故事》、《我怀念城门公社》等,记录着融入新社会、紧跟时代脉搏的萧珊在创作方面的眼光和努力。这些稿件历经劫难,能够保存至今,十分珍贵,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代知识女性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足迹。

  此次展览于1月8日开展,巴金故居特制系列纪念品,包括限量版纪念门票、纪念明信片等,多媒体室将播放《怀念萧珊》短片,本次展览将持续数月。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