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廣東 > 本地新聞

博羅航天農業獨佔全國航天育種領域鰲頭

2017-12-17
來源:香港商報網

航天育種的茄子。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盧偉報道:15日,2017年博羅縣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推介會啟動儀式在博羅航天農業科技示范園舉行,來自國內外60個單位的1200多個農作物新品種和航天品種集中展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觀光游玩。

  據介紹,2017年博羅縣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推介會的主題是:突出農業科技成果,展示農業旅游風光,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展示內容主要分為種植展示區、農產品展銷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推介區三大板塊,種植面積120畝,種植品種1200多個。

  記者觀察,本次展示會呈現出好看、好吃、好玩三大特色。開辟了豐收花展、麥田怪圈、航天農業展廳、農家小院、標本綜合展館等展示區。在果蔬大棚和農田里,還展示出許多特色冬瓜、南瓜、西瓜和北瓜等。

  在該基地航天蔬菜園入口處的一個溫室大棚里,種着各種顏色的太空彩椒,形狀大小各異,有的像牛角、羊角,有的似皮球、核桃。其中一種果型呈長羊角形的辣椒,長約有30多厘米,果面光滑,未熟時青綠色,而老熟果鮮紅色。“這些都是航天甜椒,屬于雜交一代大果型品種,植株健壯,長勢穩健,果實大,成熟後單果重300克左右,最大單果重可達600克。”該基地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稱。

  航天育種是空間誘變育種

  據了解,2002年,2003年,2004年連續三年,博羅縣先後通過中國發射的四號飛船、第18顆返回式衛星和第20顆返回式農業科學技術與試驗衛星,將該縣的福田菜心、酥醪菜、石壩耙齒、新惠佔水稻,棠下瓜子、湖鎮冬瓜、公莊豆角、平安大桔,以及當地的花生和苦瓜農作物品種,送上太空進行了航天誘變育種。15年來,博羅縣農業科技示范場對接回來的“太空種子”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和應用,至今已碩果累累。在示范場的種植展示區有1200多種農作物優新品種,其中航天品種74種,博羅航天農業在全國航天育種領域一枝獨秀。

  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名譽理事長、航天育種專家溫賢芳教授介紹稱,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就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高真空、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高潔淨)的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培育新品種作物。

  與地面常規育種相比,具有突變多、變異大等特點,是培育高產優質、早熟、抗病農作物新品種的新途徑。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個國家擁有返回式衛星技術,並利用該技術展開這個領域的研究。

  航天育種推廣面積累計超過40萬畝

  據博羅縣副縣長潘燕梅介紹,博羅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科技示范縣。近年來,該縣大力引進、培育、示范、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全縣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9%,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到56%。打造出甜玉米、柏塘山茶、山前荔枝、橫河大桔、觀音閣花生、石壩甘蔗、石灣韭黃、湖鎮冬瓜、特色蔬菜、花卉、優質番薯、優質葡萄等12大特色農產品,成為全國最大的甜玉米和供港蔬菜生產基地。

  博羅縣農業科技示范場始建于1981年,自2004年作為全國第一個縣級航天育種示范基地成立以來,已經展示推廣了“超級稻”、“航天新惠佔水稻”、“華航31號水稻”、“航天福田菜心”、“航天小黃瓜”、“航天甜椒”、“航天酥醪菜”、“航天西瓜”、“航天茄子”、“板栗南瓜”、“嫁接櫻桃番茄”等6000多個優新農業品種,推廣面積累計超過40萬畝,為公眾提供

  培訓服務4萬多人次,逐步發展成為博羅乃至惠州現代農業展示的窗口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孵化器”。

[責任編輯:許淼祥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