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廣東 > 本地新聞

深圳公立醫院藥品“團購” 藥品收入佔比降至27.04%

2017-12-1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麗青、通訊員深衛信報道:在醫療改革的過程中,藥品的改革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何將藥品的價格降下來?深圳公立醫院在全國率先嘗試藥品集團采購這一模式,通過“團購”的方式,在保障藥品質量的同時,也降低了藥品的價格。截至目前,深圳共有58家公立醫院加入GPO平台,醫院的藥品收入佔比已降到27.04%。在降低藥品價格的背後,更重要的是為未來醫療改革騰出了價格空間。

  據介紹,深圳通過市場化道路,在全國率先嘗試將具體的“團購”工作交給第三方中介的藥品集團采購組織(簡稱“GPO”),由其集中代理公立醫院的采購需求,“带量”團購,利用GPO對藥品流通市場的熟悉和專業優勢,在優先保證藥品質量的前提下,將價格壓低。

  今年1月1日,深圳啟動醫療服務價格第一階段改革,在總量控制、結構調整、不增加群眾就醫支出的前提下,將分三批對公立醫院收費價格進行結構優化調整。1月份,第一批采購目錄的藥品完成采購並上線供應,共486個品規,以市場上長期短缺購買不到的低價藥、急救搶救用藥、婦兒專科用藥為主,目的是保障供應。今年5月,第二批采購目錄的藥品完成采購並上線供應,共1159個品規,以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中成藥以及基礎輸液為主,目的是降價格。這批藥物用藥金額大、生產廠家多、需要重點降價,覆蓋了全市公立醫院采購金額排名前80%的藥品。

  除了慢性病外,對于手術用藥、腫瘤治療來說,藥品降幅也較大。以腫瘤藥物樂沙定為例,在以往采購渠道中,價格為每支2491.03元,GPO采購目錄中,每支價格則為2101.19元,便宜了389.84元,以一個療程6支計算,為患者節省了2339.04元。

  截至目前,深圳公立醫院的藥品收入佔比已降到27.04%,共有58家公立醫院加入GPO平台,每周采購金額已達1億元。而在近期,深圳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和市人社局將印發第二階段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相關措施。改革後,預計治療、手術、診查、護理等體現技術勞務價值佔比將提升至29.86%。

  未來不斷完善運行機制確保公平

  作為新事物,深圳在GPO的探索上也是“摸着石頭過河”。通過前期調整,目前在確保公立醫院藥品采購自主權上,深圳對藥品采購平台的選擇不作強制性限制,允許試點公立醫院根據實際需要、藥品價格等因素自主選擇委托GPO或在廣東省平台采購,擴充采購渠道,促進市場競爭。而在確保藥品生產企業自主權上,深圳也允許藥品生產企業自主選擇現有GPO或其他采購平台向深圳市公立醫院銷售目錄內藥品。此外,在確保選擇藥品配送企業自主權上,則由藥品生產企業和公立醫院選擇藥品配送企業,以確保藥品生產企業選擇確定配送企業的自主權。

  值得關注的是,在GPO的探索中,政府雖然放權,但仍然承擔着監管的功能,如采購方案中擬成交到最終成交藥品目錄的專家評審環節,由深圳市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各方專家,對擬成交品種進行評審,確保深圳GPO每一個品種采購公平、公正和符合臨床、患者用藥需求。

  目前,深圳市已啟動《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采購目錄管理辦法(試行)》、《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采購組織管理辦法(試行)》、《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采購規定(試行)》修訂工作,未來也將進一步完善藥品集團采購改革模式。

  深圳市衛計委也透露,計划于試點期內,與國內權威的第三方研究機構合作,開展藥品集團采購工作模式和價格談判機制評估工作,對藥品集團采購平台的運行效果進行分析,發現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為完善現有采購模式和價格談判機制提供政策依據和發展建議。

[責任編輯:程向明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