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单位用个性化海报吸引眼球
郑州作为新兴崛起的内陆城市,迎来了争抢人才的历史性契机
郑州人才争夺战全面开打
□本报记者傅豪文白周峰摄影
郑州多招引进“高端人才”
近日,郑州市金水区召开“金典六策”金水区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新闻发布会,同时发布了《金水区扶持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金水区鼓励楼宇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试行)》《金水区促进知识产权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试行)》《金水区鼓励共享生态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试行)》《金水区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项扶持办法(试行)》和《金水区鼓励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引进专项扶持办法(试行)》等六项文件。
“此次用10亿真金白银引凤筑巢、放水养鱼,目的不但是引进项目与人才,还要壮大企业与留住人才。”金水区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指出,在金水区工作的高端人才,可以获得项目资金、生活服务、住房等多项补贴。
根据政策,金水区将人才分为多个档次,A类中的顶尖人才,将优先推荐入选“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等人才扶持项目,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予以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贴。金水区还将为高端人才免费提供最长三年的人才用房或予以三年住房补贴,每月不超过3000元,如果三年内在郑州自购房,将予以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贴。
一直以来,人才和创新是郑州的短板。据公开数据显示,在硕士、博士等高质量人才数量方面,郑州处于劣势,高校资源也在全国倒数,与有多个211、985高校的城市相比,郑州产出的高质量人才很少,留住的高质量人才更少,吸引外来的高质量人才也不多。因此,“求贤若渴”,为了弥补这些历史欠账,郑州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吸引人才。
而从省委、省政府高层到郑州市各个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吸引高端人才。今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意见》提出,尤其是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着力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百千万工程”国家级拔尖人选等高端人才,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动产业转型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互联网跨界融合、大数据、智能制造、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运营、生态环保、现代农业、城市规划等重点领域人才。
河南还鼓励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客座教授、医师多点执业、“星期天工程师”等多种形式的柔性引才引智。每年评选一批柔性引才引智先进单位,省财政给予每个单位不低于100万元的引才补贴。对全职引进和本省新当选的院士等顶尖人才,河南省政府给予500万元奖励补贴。对院士等顶尖人才,在岗期间用人单位可给予不低于每月3万元生活补贴;对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在岗期间用人单位给予不低于每月2万元生活补贴。
“人才争夺”河南全面开抢
看一个地区未来是否有后劲,是否能够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就在于人才的质和量上。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量这方面自不必说;而质上的提升,就必须依托含金量高且更为完备的政策。
在今年8、9月份的大学生就业季,河南密集发布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大礼包”,加入了这场“人才争夺战”。
8月9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议称政府计划在2年内开工建设2万套青年人才公寓,其中今年年底前一期开工建设6000套。郑州市根据实际情况,也将同步启动青年人才公寓建设。这意味着,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的郑州,将以新一线城市的姿态,围绕人才吸引做文章,依托自身的劳动力数量优势,从更重质的层面把来郑人才留住。
另一方面,落户成为郑州“人才新政”焦点。按照郑州市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外来务工人员在郑州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2年,本人和直系亲属可落户郑州市中心城区;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和迁入城镇的农村籍退伍转业军人的落户限制。
城市的发展和活力在于人,尤其是年轻人,此一轮“人才争夺战”的关键不在农业转移人口,而在吸引大学毕业生和高端优秀人才。此次郑州的落户政策也有意倾向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
创业方面,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5年以内高校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含留学来豫创业人员),作为创业实体的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可以申请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
“送钱、送房、送户口”,在这场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中,同类城市政策同样掷地有声。
武汉提出“力争五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且推出成立“招才局”、大学生在读期间可缴存公积金、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等一系列政策。长沙随后发布“人才新政22条”,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高校毕业生随时可以落户,本科以上学历全部发放生活和住房补贴。前些天,成都也高调“宣战”,针对广大“蓉漂”,规定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杭州、西安、无锡、福州等城市也陆续推出自己的招才政策。
各地政府为了将人才收入囊中可谓“痛下血本”,包括车补、房补、对顶尖人才给予重金支持等奖励政策。其中,长沙、成都和济南对顶尖人才及团队的资金补助最高达到了1亿元。
此外,各地政府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例如,长沙推出的“长沙工匠”锻造工程,西安的“西安工匠”培养方案,反映了当下各地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高需求。
城市综合实力聚合人才“资源”
“各地在人才争夺战中送出的落户、送钱、送房等‘政策礼包’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人才,但至于能否真正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涉及的问题却远不止这些。吸引人才,更关键的是包括创业环境、产业布局在内的城市综合实力的比拼。”知名财经评论人余丰慧认为,这一轮以“新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为主角的“人才争夺战”,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随着产业梯次转移的加快,工业和制造业也慢慢从沿海转向内地,内陆城市和省会城市强势崛起的趋势呼之欲出,众多原本处于第二梯队的城市迎来了争抢人才的历史性契机。
当前,郑州已拥有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多个国家级规划和平台,诸多国家战略叠加,政策红利和发展优势尽显。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架构初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加速形成,为各类领军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集聚国内国际人才资源提供了保障。
除了以城市形象和政策优势吸引人才,还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留住人才。据统计,截至目前,郑州市政府主导建设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面积已达527.6万平方米,入孵企业2156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151家。各类研发中心2154家,其中国家级35家,省级604家;建立院士工作站77家。
在郑州大学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120多个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团队已入驻。三维沉浸式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第四代工业研究所等14个研究所,依托郑州大学优势学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孵化创新型企业。
“我们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成果,孵化一批科技型产业,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集聚了数百名博士及海归人才,成为推动郑州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平台。
此外,郑州在建设一批高度专业化的载体平台和引智平台的同时,全面打造集政策、服务、平台、融资等优势于一体的创业环境。据了解,郑州市专门设立了“智汇郑州黄金十条”,在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资金金融支持、上市融资奖补、科技支持、用房支持、生活服务及其他支持政策等共10个方面出台34项具体激励政策。郑州还注重对创新人才携带或实施的重大项目予以资助。前不久,郑州高新区召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攻坚大会,拿出1亿元,重奖了100多个高成长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