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四川 > 本地新聞

巾帼不讓須眉 綠色產業成就創業夢想

2017-03-24
來源:香港商報網

歌潤家具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廠房

王英 (右)在指導工人手工制棕墊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梅超、通訊員申洪雁、翁帅報道:3月20日,在四川省江安縣留耕鎮四重村歌潤山棕床墊廠內,一名身穿淺藍色風衣的姑娘在工人們的工作台前巡回指導,顯得分為引人注目。她就是該廠經理王英,一個89後創業女青年,稚嫩優雅卻不失自信從容。

  近年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中,一些有理想的大學生勇于回鄉創業,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四川省江安縣留耕鎮四重村的89後女大學生王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家鄉情懷激發創業夢想

  王英2011年從職業學院畢業後,優秀干練的她在一次應聘中獲得大城市的一家設計公司賞識,被聘為設計助理,這在別人看來很羨慕的事,隨着時間的推移,卻逐漸讓王英感到厭倦。城市的繁華和農村的荒僻令她既矛盾又難以釋懷,“那麼多人在城市務工,但過年時基本都要回老家去,城市建設得再好,大都沒有歸屬感,家鄉才是自己的牽掛。如果家鄉的產業發展起來、基礎設施建好,大家沒有必要背井離鄉。只有家鄉建設好了才能有更多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這種的想法堅定了王英回鄉創業的信心。2015年懷揣創業夢的她,果斷回到家鄉,繼承起祖父輩多年來從事的山棕產業,立志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將山棕產業做好。

  王英坦言:“哪里好都比不上家鄉好,只有家鄉產業振興起來,家鄉才能建設好。而山棕既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也是一個環保的行業,在這個講究生活品質的年代,非常有市場前景,值得自己回來嘗試。”

  大膽革新奠定財富人生

  據了解,王英的爺爺和父親均是從事棕墊手工制作,雖然是祖傳家業,但由于之前生產設備落後,效率低下,產品形式單一,市場反響一般。

  對于女兒能回家繼承山棕產業,父親王康金內心十分高興,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學生時代的見識、打工生涯的閱歷和父親的悉心指導,給了王英莫大的自信。王英說:“市場和原材料都不愁,愁在提高制作工藝、豐富產品種類、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工人收入上。”

  為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努力將事業做大做強,王英潛心專研,經常與父親商量論證,定位永遠將產品質量和誠信經營放在第一位。

  王英的創業精神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賞識,紛紛在政策、資金、信息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2015年,王英注冊成立了歌潤家具有限責任公司,新增投資92萬元,增加了新的生產設備,擴大了生產場地。

  據一位回頭客戶介紹,歌潤山棕牌的床墊產品很生態環保,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透氣健康堅固耐用,制作工藝考究,美觀時尚、品質上乘,品種豐富。尤其是經營人的誠信給了他良好的印象。“比來比去,最終堅定地選擇與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客戶的話,道出了王英山棕事業蒸蒸日上的內因。

  勇于創新、勤于管理、誠信經營,逐步取得客戶的良好口碑,王英的回頭客、介紹客越來越多。

  “去年的產值約一百萬元,預計今年將達兩百萬元。”王英說,“下一步,計划開更多的網店,並招商加盟,打造成為家鄉的重要產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帮助父老鄉親致富奔康。”在傳統銷售平台基礎上,她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台拓展業務,把歌潤山棕床墊這一品牌逐步推向網絡市場。

  致富不忘帮助父老鄉親

  “在王小妹處做山棕床墊,平時能掙200元一天,忙時還能掙更多,並且很穩定,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在當地務工,收入也不比外出務工少,還能照顧家里。”工人張金容說,如今,十幾名工人長年在王英的歌潤家具有限責任公司務工,工人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紅火。

  在王英的山棕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的同時,當地從事此產業群眾的收入也越來越多。王英還鼓勵有意願的鄉親加盟進來,無償提供技術、市場、信息等管理知識和經驗,“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科學化、綜合化、循環化發展,會增加產業附加值,也能带動更多的鄉親舍棄效率低下的傳統農業,從事利潤更大的高效產業,鄉親們的腰包才會鼓得更快。”王英說。

  “下一步,我計划带領鄉親們種植山棕樹,既能逐步解決原材料運輸較遠的問題,還能依托青峰山拓展鄉村旅游業,實現產業集群發展,那時的家鄉將會更有生機和活力。”憧憬着未來,王英信心滿滿。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時代創業先鋒王英,巾帼不讓須眉。

[責任編輯:鄭嬋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