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姚志東報道:近年來,核電“鄰避效應”日益凸顯,特別是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發生,極大地刺激了公眾的恐核心理,不少人“談核色變”,對核電發展存在擔憂和恐懼。
“我國核電站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正在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表示,“核電行業對核電安全的敬畏和守護,是國家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基礎和底氣。”
賀禹告訴記者,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核安全重於泰山,我國核電具有後發優勢,固有安全性更高,特別是“十二五”以來,通過持續的安全改進、系統的自主創新、完善的安全管理,我國核電企業的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以中廣核為例,核電運營業績保持在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安全指標達到領先水平。
“正是中國企業在核安全方面的良好表現,才讓英國政府對中國企業進入核電這樣一個敏感的領域開了綠燈”。賀禹表示,中廣核在2016年順利和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
2017年1月英國政府監管機構開始對華龍一號開展通用設計審查,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核安全的認可。
“中國不可能發生類似福島的核事故”
人類曆史上發生過三次較大的核事故,包括1979年美國三裏島事故、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這些事故至今讓人心有餘悸。
賀禹表示,“美國三裏島核電站是壓水堆,事故並未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所有放射性物質均包容在安全殼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石墨堆,沒有安全殼,且事故是一起嚴重的人因事件,是工作人員未按照程序要求擅自做實驗導致的。我國商用核電站使用的是壓水堆技術,都有安全殼。”
賀禹透露,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使用的是沸水堆,事故發生的直接誘因是大海嘯淹沒了應急柴油機,失去了堆芯冷卻動力。賀禹表示,2012年日本國會福島核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公布的報告顯示,“福島核事故是人為原因所致,不能被當作自然災害,這場災難原本是可以預見和避免的。如果采取更有效的人為應對措施,造成的危害也會減輕很多。”
我國核電站的安全性如何呢?賀禹表示,我國核電具有起步晚、起點高的後發優勢,在運、在建核電站均采用了更加成熟和更先進的核電技術,固有安全性更高。
賀禹強調,“中國不可能發生類似福島的核事故”。他分析道,要產生大海嘯,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海水深度在1000米以上;震級在6.5級以上;震源斷層為垂直錯動。“中國沿海都是淺海,海水深度平均不到200米。此外,我國目前在運和在建的核電廠都是從諸多可選廠址中‘優
中選優’出來的,均遠離板塊斷裂帶,不存在發生類似福島那樣強烈地震的物理基礎,且寬廣大陸架及近海弧形島鏈的地形特點也決定了我國核電站受到嚴重海嘯威脅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國核電站不可能遭受類似強烈地震疊加巨大海嘯的外部災害。”
“其次,我國核電站設計中,已經考慮了當地曆史上曾經出現的最嚴重的地震、海嘯、熱帶風暴、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因素,即使發生了當地曆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反應堆也能通過自動停堆或手動控制迅速安全停堆,不會對當地居民和自然環境造成危害。”賀禹表示,在核電站設計中,甚至還考慮了廠區附近的堤壩坍塌、飛機墜毀、交通事故和化工廠事故之類事件,例如一架噴氣式飛機在廠區上空墜毀,而且碰巧落到反應堆建築物上,設計要求此時反應堆能夠做到自動停堆,確保核安全。
“另外,我國的核電站與早期的切爾諾貝利、福島核電站的堆型不同,采用更加安全、成熟的壓水堆。”賀禹介紹,與沸水堆相比,壓水堆在設計上更保守、更安全,增加了二回路配置,實現了對堆內放射性有效隔離,並為反應堆冷卻和降壓提供了有效冷源,安全殼空間比沸水堆大10倍多,且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在嚴重事故下對放射性物質進行完全包容與屏蔽。
“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安全性進一步提升”
2011年以來,結合福島核事故的經驗反饋,我國核電企業對在運、在建核電站持續開展了安全改進,以提高安全水平。
據賀禹介紹,中廣核針對在運電站制定了福島核事故後的安全改進行動計劃,包括補水改進、防水封堵、配置移動電源、移動泵、升版應急響
應規程等短期安全改進項目,以及嚴重事故的預防和緩解、外部事件概率安全分析、提高核電廠應急響應能力等中長期改進項目。目前, 已經按計劃完成47項改進行動。與此同時,中廣核還對在建核電廠開展了28項改進項目,目前已全部按計劃完成。
此外,賀禹表示,按照國家的要求,我國後續新建的核電項目均采用三代技術,安全性進一步提升。“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三代核電技術均在中國建設,包括美國的AP1000、法國的EPR、中國的華龍一號。”
賀禹表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經研發成功,並且示范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華龍一號安全性得到了明顯提升,安全水平與國際主流三代技術相當,可以抵禦類似福島的事故。”
賀禹進一步解釋道,華龍一號采用了“能動+非能動”的設計,所謂“非能動”就是不需要外部電源,僅靠重力(如水從高處留下)或自然對流等就能發揮作用。“華龍一號設置了多個非能動措施,萬一發生了核事故,可連續提供72小時冷卻,確保反應堆進入安全停堆狀態。”賀禹表示,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安全性有保障,而且我國正在推進中的小型堆、嬗變堆等先進堆型,其安全性還將進一步提升。
在此次全國兩會期間,為了實現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的戰略目標,賀禹建議國家,在我國後續核電項目建設中優先考慮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技術華龍一號,開展批量化建設,從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核准開工建設4-6台華龍機組。
“我國核電運營業績世界領先”
“核安全高於一切。為此,我們集團把2017年定位為‘核電安全管理提升年’。我們會持續踐行‘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誠信透明’、‘遵守程序、反對違章’、‘一次把事情做好’,持續深化核安全文化建設,持續提升安全水平,夯實發展基礎。”賀禹表示,長期以來,中廣核始終將安全放在發展的首要位置。
據賀禹介紹,我國核電站從未發生過國際核事件分級表2級及以上運行事件,安全狀況良好。截至目前,中廣核旗下的嶺澳核電1號機組已實現連續安全運行超過4000天,在全球60多台同類型機組中排名第一。按照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設定的關鍵指標來看,2016年中廣核19台在運機組,共有72.2%的指標達到世界前1/4的先進水平,63.9%的指標達到世界前1/10的優秀水平。
核電行業提倡開展國際對標,這些指標均是國際同行間公開的信息。賀禹表示,“正是在核安全方面的良好表現,中國企業才能順利進入英國,用中國的技術建設英國核電項目”。
在賀禹看來,中廣核安全業績的取得,有賴於獨立的安全監督、透明的事件報告、全員的安全文化、縱深的安全管理、全方位的人員培訓等構建起來的綜合安全體系。“以人才培養為例,經過三十多年連續不間斷的建設,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核電人才,很好地滿足了我國核電研發設計、工程建設及生產運營的需要。” 賀禹介紹,中廣核已累計培養核電技術研發設計人才超過3000名(其中國家級專家96名)、核電站操縱員超過1500名、核電站高級操縱員近700名,核電站維修和技術支持人才5700多名、核電工程管理人才4400多名,能夠滿足目前以及將來國內國際核電發展的需求。
“還要強調的是,我國設立了專門的核安全監管機構,有效地對核電進行從設計、建造、運行到退役全過程、全方位的在線監管。201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我國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進行了綜合跟蹤評估,認為我國的核安全監管是有效、可靠的。”賀禹表示,我國核電行業有能力、有信心確保核安全,讓核能造福於公眾和社會。